自動”
切換鍵,差點讓爐排轉速飆過頭。
李有國師傅拍著我肩膀說
“慢慢來”
時,我看見他袖口的
“八一”
手表指針,突然覺得這玩意兒比部隊的瞄準鏡還難伺候。
傍晚巡檢時,我站在電腦前猶豫了十分鐘。屏幕上的
“蒸汽流量統(tǒng)計”
圖表正在生成,那些上下起伏的線條讓我想起老家曬魚干時的波浪。
手指懸在鼠標上方,汗?jié)n把鼠標墊洇出個濕印
——
要是點錯了參數(shù),會不會像擰錯了蒸汽閥門那樣引發(fā)故障?李進東像是看穿了我的心思,遞來杯熱咖啡:“王師傅,您教我們看火色調風門,我們教您點鼠標,這叫技術換技術?!?/p>
他說話時,屏幕藍光映著他白凈的臉,那上面沒有一絲油污,卻透著和爐火一樣的熱情。
夜里回宿舍的路上,我看見操作間的燈還亮著。三個學生圍在電腦前畫流程圖,李光晨戴著老花鏡湊在旁邊,手指跟著鼠標光標移動。
我突然想起工具間墻上的新舊對比圖
——
左邊是手繪的鍋爐結構圖,右邊是電腦生成的三維模型,兩種線條在燈光下交織,像老鍋爐的鉚釘與新管道的焊縫,正慢慢咬合在一起。
海風從窗戶縫鉆進來,吹得操作手冊嘩啦啦響,我翻到夾著便簽的那頁,用鉛筆在空白處寫下:“明天先學調給水流量,就像當年學看水位計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