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陽光透過辦公樓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我和小高、小李整理好所有的生產記錄和數(shù)據(jù)報告,帶著幾分疲憊卻又難掩的篤定,走向了秦總的辦公室。
經過二十天的奔波與奮戰(zhàn),他們終于能將這趟出差的成果與波折完整地呈現(xiàn)給公司的決策者。
敲開秦總辦公室的門,秦總和徐博士早已等候在那里。
秦總坐在寬大的辦公桌后,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眼神中帶著期待;
徐博士則站在一旁的白板前,手里拿著一支馬克筆,似乎已經準備好記錄關鍵信息。
辦公室里彌漫著淡淡的茶香,混合著紙張的油墨味,營造出一種嚴肅而專注的氛圍。
“秦總,徐博士,我們回來了?!?/p>
我率先開口,聲音里帶著一絲旅途的沙啞,卻透著清晰的條理。
他將厚厚的一疊報告放在桌上,“這是我們在德清生產的全部記錄,包括遇到的問題和最終的解決辦法,現(xiàn)在向您詳細匯報?!?/p>
我清了清嗓子,開始有條不紊地講述。
我從抵達德清后的首次生產說起,詳細描述了按照既定流程操作時的每一個細節(jié)
——
反應釜的溫度變化、ph
值的波動曲線、各種原料的配比用量,甚至連車間里的濕度和氣壓都做了說明。
當講到第一批次產品檢測不合格時,他的語氣微微沉了沉:“當時我們都很意外,因為理論數(shù)據(jù)完全沒問題。
后來我們連夜排查,從原料純度到設備管道,一點點摳細節(jié),發(fā)現(xiàn)儲存罐和管道里有殘留的雜質,氧氣流量也不穩(wěn)定。”
小高在一旁補充道:“我們當時立刻決定更換儲存罐和管道,并且協(xié)調廠里優(yōu)先保障我們的氧氣供應,確保流量穩(wěn)定。
但第二批次生產出來,結果還是不理想?!?/p>
他拿出兩張對比圖表,指著上面的曲線說,“您看,這是兩次生產的關鍵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主要出在反應后期的氧化階段?!?/p>
我接過話頭,繼續(xù)說道:“后來我們懷疑是藥品的問題。
因為那些藥水存放時間較長,擔心藥效流失,就重新進行了標定,果然發(fā)現(xiàn)藥水的活性降低了。
于是我們專程去杭州采購了新的藥品,來回跑了大半天,雖然累,但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這里?!?/p>
他頓了頓,眼神變得堅定,“第三批次生產時,我們不僅換了新藥水,還對所有設備進行了徹底清洗,連開閥時先放掉渾濁液體這樣的小細節(jié)都做了規(guī)范,最終產品才達到了客戶的要求。”
徐博士一邊聽一邊在白板上寫寫畫畫,將關鍵的問題點和解決措施一一列出。
他轉過身,推了推眼鏡說:“你們的排查思路很清晰,尤其是從藥品標定入手,這點抓得很準。
化學實驗就是這樣,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任何一個微小的變量都可能影響結果?!?/p>
秦總一直靜靜聽著,此時終于開口,語氣中帶著明顯的贊許:“很好,你們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一步一步找到根源,這種韌勁值得肯定。”
他拿起報告翻了幾頁,目光落在最終的檢測結果上,“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五噸的生產任務,并且達到客戶要求,辛苦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