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累了,我們就坐在運河邊的石凳上休息。
晚風輕輕吹過,帶著河水的濕潤和燈籠的暖意,讓人渾身都放松下來。李碩士指著遠處的河面說:“你看,燈光照在河面上,像撒了一把星星。”
我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運河里倒映著岸邊的燈籠和路燈,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滿是跳動的光點,和天上的星星交相輝映,分不清哪是天上的星,哪是水里的光。
這時才想起當?shù)厝苏f的
“兩市交界”——
塘棲雖屬杭州,離湖州德清的雷甸鎮(zhèn)卻只有五公里左右,站在這里,仿佛能感受到兩座城市的氣息在空氣中交融,而京杭大運河作為起點,更是把這份交融悄悄藏進了流淌的河水里,藏進了古鎮(zhèn)的每一盞燈籠、每一塊青石板里。
夜色越來越濃,古鎮(zhèn)卻依舊熱鬧。
沿街的酒吧里傳來輕柔的音樂,路邊的小吃攤冒著熱氣,游客們的笑聲和腳步聲交織在一起,卻一點也不喧鬧,反而像是一首溫柔的夜曲,讓人沉醉其中。
我拿出筆記本,趁著這份靈感,寫下今天的所見所聞:青石板路、紅燈籠、烏篷船、運河水,還有那些溫暖的人和事。
每到一個新的地方,我總喜歡用文字記錄下這些瞬間,而塘棲的夜,無疑給了我最豐富的素材
——
它既有江南古鎮(zhèn)的溫婉,又有運河文化的厚重,還有夜晚獨有的神秘與浪漫,讓人來了就不想走,走了還會念念不忘。
直到快十點,我們才戀戀不舍地離開古鎮(zhèn)。
車子駛離塘棲時,我回頭看了一眼,只見遠處的廣濟橋依舊亮著紅燈籠,像一顆溫暖的星星,在夜色中閃爍。
我知道,這次塘棲之行,不僅留在了相機里,留在了筆記本里,更留在了心里
——
那片被紅燈籠照亮的夜空,那條緩緩流淌的運河,還有那個被黑色紗巾輕輕罩住的古鎮(zhèn),都會成為日后回憶里最溫柔的片段。
晚風裹著江南特有的濕潤氣息,輕輕拂過臉頰時,我和李碩士已站在塘棲古鎮(zhèn)商業(yè)街的入口。
想起當?shù)厝苏f這里曾是乾隆皇帝乘龍舟下江南的駐足之地,恍惚間仿佛能看見百年前的繁華景象
——
龍舟泛著粼粼波光駛過運河,岸邊百姓翹首以盼,如今雖沒了皇家儀仗,商業(yè)街的熱鬧卻絲毫未減,反而多了幾分人間煙火氣。
還沒走進商業(yè)街,遠遠就被一片璀璨的燈火牽住了目光。沿街的商鋪門口,高高掛著的紅燈籠一串挨著一串,像一條紅色的星河從街這頭綿延到街那頭。
燈籠旁的霓虹燈不甘示弱,有的勾勒出商鋪古色古香的屋檐輪廓,有的閃爍著
“江南特產(chǎn)”“百年老店”
的字樣,暖黃的燈籠光與多彩的霓虹光交織在一起,把整條商業(yè)街照得如同白晝,連空氣中都仿佛飄著溫暖的光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