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墻是柔和的褐色,粉刷得均勻平整,沒有一點斑駁的痕跡,摸上去光滑細膩;
所有的窗戶都是嶄新的玻璃門窗,窗框擦得一塵不染,能清晰地看見屋里整齊擺放的家具;
走進一樓大廳,腳下是光可鑒人的大理石地面,淺灰色的石面上帶著淡淡的紋路,每天都有人用拖把反復(fù)擦拭,連一點灰塵都看不見,走在上面,腳步聲都顯得格外輕快。
空氣里沒有一般養(yǎng)老院常見的異味,反而隱約飄著點消毒水和淡淡的花草香,讓人一進門就覺得心里敞亮。
院子是老人們最愛去的地方,中間堆著一座不高的小山,山上種著些耐旱的綠植,翠綠的枝葉從石頭縫里鉆出來,給灰色的石頭添了不少生機。
小山旁邊的涼亭是深紅色的木架,頂上鋪著青灰色的瓦片,四角微微上翹,像展翅的鳥兒。
涼亭里,一張青黑色的石桌穩(wěn)穩(wěn)地放在中間,周圍均勻擺著八張石凳,每個石凳都被磨得光滑溫潤,顯然是常年有人坐著聊天。
天氣好的時候,總能看見幾個老人坐在石凳上,有的曬著太陽閉目養(yǎng)神,有的湊在一起說話,還有的手里拿著收音機,聽著戲曲或新聞,偶爾傳來幾聲爽朗的笑,伴著院子里的風(fēng)聲,格外愜意。
老人們不用走太遠,就能在院子里呼吸新鮮空氣,曬曬太陽,這份自在,讓人看著都覺得安心。
從院子到各個樓層,走的都是無障礙路。
路面鋪著防滑的磚石,沒有一點臺階,哪怕是坐輪椅的老人,也能自己推著輪椅慢慢走,不用旁人費力攙扶。
路的兩邊還裝著銀色的扶手,扶手每隔一段就有一個圓潤的轉(zhuǎn)角,防止老人不小心磕碰。
有時候能看見護工推著輪椅上的老人,沿著無障礙路慢慢逛,老人的手輕輕搭在扶手上,臉上帶著平和的笑意,偶爾還會跟路過的熟人打招呼,整個養(yǎng)老院里都透著股不急不躁的溫馨。
于是我寫下了
《福利院》:
晨霧把鐵門擦得發(fā)亮
輪椅碾過露水時
牽牛花正順著欄桿爬
像誰悄悄伸出的手
二樓窗口總飄著毛線
針腳里藏著半世紀的月光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張奶奶的老花鏡
把陽光縫進米黃色毛衣
給穿開襠褲的小宇
滑梯在午后打了個盹
塑料板曬得發(fā)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