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風裹著咸腥的海味掠過膠州灣畔,把玉米地染成一片枯黃色的浪。
生產(chǎn)隊的鐮刀在秸稈間翻飛,“唰唰”
的切割聲像極了老紡車轉動的韻律,每株玉米秸稈倒下時,都在黑土地上留下一道鋒利的斜茬,在陽光下泛著冷冽的光,宛如無數(shù)把微型匕首暗藏殺機。
那天我照例拖著草耙從高坡往下走,鞋底與碎石摩擦的沙沙聲混著呼嘯的風聲,讓我?guī)缀趼牪灰娖渌曧憽T性推著我越走越快,草耙的鐵齒在身后劃出一串深溝。
突然,左腳掌傳來一陣尖銳的刺痛,像有人用燒紅的鐵絲猛地戳進皮肉??稍谀莻€連傷口都要學會沉默的年代,農(nóng)村孩子早把疼痛當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我咬著牙悶哼一聲,只當是被石子硌到,繼續(xù)拖著耙往前走。
草筐里的干草在顛簸中灑落,混著鹽堿地特有的白花花的鹽粒,在風里打著旋兒。每走一步,腳底板的刺痛就加深一分,卻像被釘在地里的稻草人,我倔強地不肯停下
——
家里等著燒火的干草還沒攢夠,要是空手回去,晚飯怕是又要少半碗稀粥。
直到腳掌心傳來黏膩的溫熱,像有細密的溪流在鞋里蔓延,我才驚覺不對勁。扯開磨得發(fā)亮的黃膠鞋,暗紅的血正順著腳趾縫往下滴,在枯黃的玉米葉上綻開一朵朵詭異的花。
記憶里父親過年給買的黃膠鞋,穿了兩年的鞋底,此刻竟薄得像張紙,被玉米茬輕易穿透。
我疼得嚎啕大哭,哭聲驚飛了田埂上覓食的麻雀,也喚來了正在遠處摟草的五哥。
五哥背著我往家跑時,我能感覺到他后頸的汗珠順著脊梁骨往下淌,浸濕了打著補丁的夾襖?!叭讨c,再堅持會兒!”
他跑得氣喘吁吁,聲音里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等回去讓娘用艾草熏熏,就不疼了?!?/p>
到家后,母親抓起灶膛里的草木灰按在傷口上,粗糲的粉末混著血痂,灼燒般的疼痛讓我渾身發(fā)抖?!翱奚叮∵@點傷死不了人!”
母親嘴上兇巴巴的,手上卻輕輕吹著傷口,“當年你爹被犁鏵劃開小腿,自己咬著牙縫了七針,現(xiàn)在不也照樣下地干活?”
在那個連消毒藥水都算奢侈品的年代,這就是最
“體面”
的處理方式。
我望著自己血肉模糊的腳掌,突然想起夏天被烈日曬得滾燙的鹽堿地
——
生活的苦難,總在不經(jīng)意間給人最深刻的烙印。
第二天清晨,傷口還在隱隱作痛,我卻執(zhí)意要去上學。從家里找出一根枯樹枝,削去枝杈做成簡易的拐杖,一瘸一拐地往學校走。
路上遇到同村的二嬸,她心疼地說:“要不歇兩天?”
我挺直腰板:“不礙事!瘸著腿也能背課文!”
拄著棍穿過鹽堿地時,蘆葦葉刮過傷口,疼得我直冒冷汗,卻咬著牙哼起了課本上的歌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