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了清嗓子,指尖無意識(shí)地蹭過茶幾邊緣的木紋,慢悠悠開口:“既然大伙兒聽得開心,那我再講個(gè)《畫荷花》的故事,這故事啊,比剛才那個(gè)還逗,你們可得仔細(xì)聽。”
話音剛落,老黃立刻坐直了身子,搪瓷缸子往茶幾上一放,發(fā)出
“當(dāng)”
的輕響:“哎,畫荷花?是說哪個(gè)畫家的趣事不?”
朱科長也放下紫砂壺,伸手捻了瓣橘子放進(jìn)嘴里,酸甜的汁水在舌尖散開,他含著橘子含糊道:“我倒聽過不少畫家的軼聞,不知道你這《畫荷花》是啥新鮮事。”
小李干脆把橘子皮疊成小方塊,放在手邊,托著下巴一臉期待;許博士雖然沒說話,但他微微前傾的身子,還有那雙緊盯我的眼睛,都透著滿滿的好奇。
一、畫匠的
“盛名”
乾隆年間,江南蘇州府有個(gè)畫匠,姓趙,名阿狗,卻偏要給自己取個(gè)雅號(hào)
“荷癲子”。
這趙阿狗生得五短身材,滿臉橫肉,一雙三角眼總透著股精明勁兒,唯獨(dú)右手腕子還算靈活,畫起荷花來,倒真有幾分模樣
——
至少在不知情的人看來是這樣。
那會(huì)兒蘇州府的畫市還算熱鬧,街頭巷尾的畫坊里,擺著沈周的山水、唐寅的仕女,唯獨(dú)趙阿狗的荷花攤前,總圍著不少人。
倒不是他畫得有多驚世駭俗,而是他那張嘴,比戲臺(tái)子上的老生還能說。
你要是站在他攤前多瞧兩眼,他立馬就湊上來,三角眼一瞇,唾沫星子橫飛:“這位客官,您可是識(shí)貨的!您看我這荷花,花瓣上的露珠,是不是跟剛從池塘里摘下來似的?
再看那荷葉的脈絡(luò),比真荷葉還清楚!別說蘇州府,就是整個(gè)江南,能畫出這水平的,除了我趙阿狗,再找不出第二個(gè)!”
有人不服氣,指著攤子里一幅沈周的山水問:“趙師傅,那沈石田的畫,您看怎么樣?”
趙阿狗
“嗤”
了一聲,伸手把那幅畫往旁邊撥了撥,像是碰了什么臟東西:“沈周?他那山水,墨色太沉,看著就壓抑,哪有我這荷花,清新明快,看著就舒心!
再說了,他一輩子就畫那幾樣,沒新意!”
又有人提王羲之,說人家的書法冠絕古今。
趙阿狗更不屑了,拿起一支毛筆在紙上胡亂畫了幾筆,說:“王羲之的字?是,是有名,但他會(huì)畫荷花嗎?
不會(huì)!我趙阿狗,不僅畫得好,字也不差,你看我這題款,‘荷癲子戲作’,筆力遒勁,比王羲之那軟趴趴的字強(qiáng)多了!”
至于李白,趙阿狗更是嗤之以鼻:“李白?就會(huì)寫幾句歪詩,喝醉了還敢讓高力士脫靴,沒規(guī)矩!
我趙阿狗,詩書畫三絕,哪樣不比他強(qiáng)?他能畫出我這荷花嗎?不能!他能寫出我這題畫詩嗎?更不能!”
你還別說,經(jīng)他這么一吹,還真有不少人信了。加上他不知從哪里弄來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