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眼前的景象并非如此,岸邊的燈光稀少又暗淡,昏黃的光線只能勉強照亮腳下的路,想要拍張照片,必須得開啟閃光燈才能看清畫面。
我心里嘀咕著,或許這就是景區(qū)特意營造的效果吧
——
昏暗的夜色,朦朧的湖光,倒真像極了許仙和白娘子在斷橋相遇時的浪漫氛圍,多了幾分詩意的朦朧。
湖里的荷花還開著,亭亭玉立的荷葉和荷花在黑暗中靜靜佇立,只能看到模糊的輪廓,風一吹,荷葉輕輕搖曳,像是在夜色中低語。
抬頭看看時間,才晚上六點半,可遠處的雷峰塔已經關了門,岳飛廟也早已不見游人進出的身影,只能看到緊閉的大門和門口掛著的
“閉園”
牌子。
我忍不住在心里想,如果是夏天,要是能把景點關閉時間推遲到晚上十點以后就好了,這樣就能有更充足的時間,好好逛逛夜色里的雷峰塔和岳飛廟,看看夜晚的它們,會不會和白天有不一樣的韻味。
站在湖邊,望著眼前熟悉又陌生的景色,心里滿是
“物是人非,山長水闊”
的感慨。
這三十年里,變化的東西太多了
——
杭州這座城市發(fā)展得越來越美麗,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街道寬敞整潔,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臉上都帶著從容幸福的笑容;
而我自己,也從當年那個跟在師父身后的懵懂青年,變成了如今眼角有了細紋、心態(tài)更成熟也更顯蒼老的中年人。
可不變的,是那些歷史留下來的記憶。
踏入湯陰岳飛廟,青灰瓦檐下的鐵像依舊在烈日與風雨中跪著,秦檜夫婦的鑄像歷經數(shù)百年歲月侵蝕,表面已生斑駁銹跡,卻絲毫未減世人對忠臣的敬仰與對奸臣的唾棄。
往來的游客總會駐足凝視,有人輕聲講述岳將軍
“精忠報國”
的壯舉,孩童們攥著父母的手,眼神里滿是對英雄的崇敬;偶有老者輕撫碑刻上
“還我河山”
的字跡,指尖劃過的不僅是冰冷的石頭,更是一段滾燙的民族記憶。
這鐵像早已不是簡單的雕塑,而是人心間最樸素的是非標尺,任憑朝代更迭、時光流轉,始終矗立在那里,提醒著每一個人何為忠誠與正義。
再到杭州西湖之畔,雷峰塔依舊巍峨地矗立在夕照山巔,琉璃瓦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
塔身上的磚雕細致入微,將白娘子與許仙的傳說娓娓道來
——
斷橋相遇的浪漫、水漫金山的決絕、雷峰塔下的等待,那些流傳千年的故事,早已融入塔的每一塊磚石。
每當暮色降臨,夕陽為塔身鍍上一層金邊,晚風掠過塔鈴,叮當作響的聲音仿佛是白娘子跨越時光的低語。
游人們沿著塔階緩步而上,透過窗欞眺望西湖全景,碧波蕩漾間,似乎能看見傳說中的油紙傘在斷橋上游走,這份藏在塔中的浪漫記憶,從未因歲月沖刷而消散,反而在代代人口耳相傳中,愈發(fā)鮮活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