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府的路,潘小安想著,是時候改變軍隊的建制與稱呼了。
這個將軍,那個將軍,這些花樣繁多的稱呼,讓人腦子疼。
是個啥官,就管什么事。這不是清清楚楚,讓人一聽就明白嗎?
軍、師、旅、團(tuán)、營、連、排、班,這稱呼可是要簡潔很多。
什么職務(wù),什么番號,一聽就能聽明白。
而對于軍服,潘小安早已做了改制。他可不管士兵接受不接受。
褲子是褲子,褂子是褂子。板板正正,行軍走路,穿著也舒服不是?
這長衫長袍的,穿著也不得勁啊。
潘小安當(dāng)然知道,步子不能邁的太大。
更換服裝,對于百姓來說,可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對于軍隊來說,卻相對簡單一些。
這次的軍服,潘小安都是用了上好的布料。為得就是讓士兵們能夠喜歡穿。
一名士兵就能影響一個家庭。這十萬士兵,就能影響十個家庭。
到時候,整個金州府的百姓,就會慢慢接受新式樣的衣服。
人們都有從眾心理,一個看一個。如此過個三五年,不用潘小安下命令,換衣服這件事,就會被完成。
打碎泥罐重新做,潘小安有的是時間。他不會為了自己的榮耀,就迫切的希望一件事做成。
潘小安很喜歡《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愚公說的好:
“我做不完,由兒子做,兒子做不完,由孫子做。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所以啊,怕什么?急什么?一口吃不成大胖子。
很多事情要慢慢做,把基礎(chǔ)打好,把制度建好,一代總比一代強(qiáng)。
除去這些事。潘小安現(xiàn)在最憂心的還是原料。
金州府也好,蓬萊島也好,都不算是原料盛產(chǎn)的地方。
所以,向外擴(kuò)張,就變得迫切起來。
而向大海里延伸,還是向陸地上延伸,這路線的選擇,卻容不得半點馬虎。
潘小安來到金州造船廠。
蔣海舟這些日子一直在研究鋼鐵船。只是,這鋼鐵產(chǎn)量急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