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前川和孟奇同時出手拉住他。
“小安哥”
“小安大人”
潘小安看著這二人,“怎么?你怕他們害我不成?”
“小安哥,別去了。他們不吐人言?!?/p>
“小安大人,還是讓我去宰了他們吧?!?/p>
潘小安哈哈大笑,“你們不說,我還不好奇?,F(xiàn)在啊,我只想聽聽他們怎么說?!?/p>
那十余人看潘小安帶人走來,不但不慌,反而個個挺直胸膛。
他們怕鮑旭,因為鮑旭不會和他們講道理。
他們不怕潘小安,因為潘小安有石刻立在東昌府府衙:不可因言罪人
潘小安來到臺前,這些人頭抬的很高。
潘小安心里暗暗好笑,“要是你們能一直這么驕傲,我就服你們。也算你們有了文人風(fēng)骨?!?/p>
“咳咳”潘小安咳嗽一聲。
“哥幾個還沒吃吧?”潘小安就會嘮農(nóng)村嗑。
這幾人多少沾著點(diǎn)懶,他們的嘴唇都干起皮。
要是沒人伺候,他們連口熱水都不會燒。
他們把臉仰的更高,一副要你管的表情。
“剛剛你們在聊什么?我看挺熱鬧的。怎么我一來,你們不聊了呢?”
“話不投機(jī)半句多”一位中年書生說道。
潘小安對他有點(diǎn)了解。這人名叫文征,也有神童之名。十歲參加科舉,一下就得了個秀才。
可是好遠(yuǎn)也就此用盡。此后屢次三番都沒有考中,算是蹉跎了歲月,黯淡了時光。
“文秀才,你說話不投機(jī)半句多,我且問你,你知道這句話的出處嗎?”
歐陽修革新科舉之后,文風(fēng)為之一變。但他退隱之后,科舉又恢復(fù)到老樣子。
文秀才一直學(xué)做八股文。少讀詞集,一時之間,被潘小安問住。
“什么出處?只是一句話而已?!蔽男悴抛煊驳暮埽?/p>
“我只是隨口一說,你卻當(dāng)了真。你也不過是個小農(nóng)民,讀過幾本書?”
“文秀才,你少看不起人,有本事你和我比比詩詞啊?!?/p>
喜歡大宋小農(nóng)民請大家收藏:()大宋小農(nóng)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