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七年,大年夜,汴梁皇宮。
徽宗皇帝聽著宮外的鞭炮聲,心緒煩亂。
此時的徽宗皇帝,已經(jīng)不是皇帝。而是太上皇。
就在一個月前,徽宗皇帝終于決定退位。他把皇位讓給了長子趙恒。
此時的皇宮夜宴,由趙恒主導。他并不想湊這份熱鬧。或者說,這份熱鬧,已經(jīng)與他無關(guān)。
今年的一系列戰(zhàn)役,讓徽宗皇帝極為被動。
金國大將軍宗望,躍馬黃河,打到汴梁城下。如果不是老將軍種師道,堅持力戰(zhàn)。這汴梁城,還不一定變成啥樣。
饒是如此,宮里的主和派,與汴梁百姓,對自己這個皇帝,怨言頗深。
無奈何,徽宗皇帝只能退位讓賢。
人走茶涼,世態(tài)炎涼。在這皇宮中,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前面宮殿的夜宴,群臣都在恭賀新皇。對于他這個太上皇,已經(jīng)沒人在提起。
后宮也是一片冷清。自己的那些嬪妃,因為沒有得到足夠多的年貨賞賜,各個哭哭啼啼,如喪考妣。
“難道朕往日里,給她們的,還不夠多嗎?”
徽宗皇帝氣憤。他心里的苦悶,沒人懂,也沒人排解。
一陣香味飄來。
徽宗皇帝的肚子,咕嚕咕嚕叫起來。今日一天沒有胃口,這回反倒饑餓起來。
他順著香味走。來到龍柔的小院。
龍柔正在攪鍋,一個個水餃,在沸水滾燙下,浮出水面。
侍女在燒鍋。
徽宗皇帝從門縫里,見到兩個人做飯的畫面,是那么祥和美好。
他推門進入。
龍柔轉(zhuǎn)過身。“父…父皇”
“我兒,新年好啊?!?/p>
龍柔眼睛一紅。曾幾何時,父親是那么驕傲,那么意氣風發(fā)。
她很崇拜那時的父皇。左手持杯,暢飲天下美酒。右手執(zhí)筆,描繪世間花鳥蟲。
可隨著歲月流逝,父皇的意氣風發(fā)不見了。他的笑聲被嘆息聲頂替。
他的手里沒有了筆,他的眼睛里沒有了光。
就像現(xiàn)在,他的骨架還在,可腰身已經(jīng)佝僂。他的濃發(fā)還在,可鬢角已經(jīng)斑白。
皇位退讓,失去了權(quán)柄與熱鬧,他一定很寂寞吧?
“龍柔,不歡迎父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