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安坐鎮(zhèn)海州府之后,就把這些吏全部趕出衙門。
前面怕麻煩,后面就會更麻煩。
潘小安不想把麻煩的事情,交給后來人解決。
所以,這些麻煩,就由他來解決。
吏被趕走,自然不服氣。
平日里與文人墨客,相互迎合,坑壑一氣。
現(xiàn)在他們被趕出衙門,便心生怨恨。
他們約上三五文人,在海州酒樓吃喝。然后,痛斥潘小安不當(dāng)人子。
有人將這言論,稟告給潘小安。
潘小安不但沒有去制裁他們,反而也做了一塊石碑,立在府衙門前:不以言獲罪
為了防止有人因此就肆無忌憚,啥話都說。
潘小安又在石碑后,加刻了一句:無端歧視辱罵他人者,罪
你可以說海州府好或者不好,你也可以說府官好或者不好。
但你不能辱罵百姓,這百姓里包括務(wù)農(nóng)者,務(wù)工者,老弱病殘?jiān)械鹊取?/p>
這些吏與文人,見潘小安豎起石碑,變得更加放肆起來
。
他們還撰寫小說,編寫話本,來摸黑潘小安。
文人驕傲,他們總想掌控一切。這一切包括:上位者要把他們當(dāng)做座上賓,下位者要對他們臣服。
潘小安不需要這些腐朽之人。
潘小安的理想國,就是人人可以發(fā)聲,人人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些文人,潘小安絕對不會再重用他們。更不會讓他們?nèi)ソ逃⒆印?/p>
金州府培養(yǎng)出的年輕人,更有熱情,思想也更活躍。
他們很快就會來到海州。
來這里當(dāng)老師,教育海州的孩子,要學(xué)會自立自強(qi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