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姬衡卻長目飛揚(yáng),目露不解:“既是邊地外邦,允他們稱臣納貢,賜爾等習(xí)我大秦文字之資便是,何須如此畫蛇添足?”
言下之意,既然是不通文字的別的國家,打下來讓他們變成自己國的不就好了?
秦時:……好膨脹的一枚大王!
但想想秦國如今是前所未有的大一統(tǒng)王朝,疆域面積達(dá)340萬平方公里,姬衡的豪情倒也不難理解。
畢竟,唐時還能打下來1200多萬平方公里呢!玄奘取經(jīng)再晚幾年都不用出國了。
她不能用和平時代的敦睦邦鄰思維,去衡量大一統(tǒng)王朝帝王的統(tǒng)治之心。
于是只好微笑。
但姬衡卻突然若有所思:“你之來處,曾輸過,是嗎?”
秦時沒說話。
她之來處……大王是覺得她之來處乃后世,還是在秦國之外乃有天人之國?
她猜:都有。
事實也卻是如此。
姬衡心想:倘若秦卿真是他大秦后世萬年之人,若見得他這萬世不出之圣君,焉有不立即景仰拜服之理?
若是秦國之外的天人之國,又為何言行稱呼,皆依秦典?
身為秦王,他因此驕傲得出結(jié)論:他泱泱大秦,未來也會成就這樣的天人之國。而秦卿,就是出于此處。
他不過多追問,乃是《易》有言:陰陽不測。
陰陽不測謂之神,人當(dāng)對神秘萬事心存敬畏。
又言:君子慎密而不出。
謹(jǐn)慎保密,切勿放肆求索,才能避免禍端。
既有此奇遇,秦卿與國有功,乃他天命所歸。
若一味追索,天道有損,得不償失。
此刻看秦時并不想多說天人之國,姬衡也不以為意:“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大秦也曾用連橫之策,數(shù)代之功,這才將六國分而化之,化為己身。”
不過是每個強(qiáng)盛王朝都要經(jīng)歷的過程罷了。
端看秦卿如今模樣,想來定然尊嚴(yán)無損,國力強(qiáng)橫。
他的豪情讓秦時敬佩,畢竟學(xué)習(xí)外邦文字也著實辛苦。但這個話題再聊下去就危險了。
秦時果斷切換圖片:“大王,可要看看別的?”
姬衡卻松開手,此刻搖頭:“夜深,秦卿早些安頓吧。”
秦時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