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示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
秦時合上手中竹簡。
這冊自周代傳世以來,便被貴族們奉為圭臬的《禮記·昏禮》篇,詳細(xì)描述了如今秦國的婚嫁狀態(tài)。
她雖自詡對此國了解甚深,但在這等細(xì)節(jié)方面仍然有些欠缺。畢竟這個王朝實(shí)在太短暫,一切重大事項(xiàng)都還未來得及開始,便已經(jīng)被漢取代。
而今才剛晨起,她仍舊維持著每日看書的習(xí)慣,只不過將所看之書換為今日需抱佛腳的這一冊罷了。
服彩正帶著侍女認(rèn)真為她梳妝,秦時久坐無奈,便只好再多讀讀,再多習(xí)慣這些篆字。
她已于昨夜回到蘭池。
只因大王覺得南宮太小,匹配不上他的冊封。
雖只是一道詔書頒下,卻仍舊需宏大場所,方能體現(xiàn)他的尊重。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對自己未來的支持。
秦時自然配合。
如今將快要八月中,滿池荷花已經(jīng)不見昔日繁盛之景。但荷葉碧綠,仍有粉白蓓蕾藏于其中。
赤女命人采上大小花束裝點(diǎn)在宮中各處,其余陳設(shè)擺件則與她走之前并無不同。
一切都仍是慣常的模樣,仿佛在南宮這幾日都只是一場夢幻。
但比夢幻更夢幻的是,今日即將行封后禮。
赤女在旁整理著衣服,此刻惋惜道:
“秦君若不如此倉促行事,如今納采問名等六禮,大王說不得也愿意走齊的?!?/p>
秦時微笑道:“莫非以前秦國王后冊封,歷代秦王都行六禮嗎?”
那倒沒有。
所謂六禮,不過是貴族們之間行婚禮的儀式感罷了。
似大王這等身份,詔書一下便成。
只是她總覺得大王對待秦君似有不同,要更禮遇,又更包容,說不得也愿意與此尊重?
秦時卻并不看重此事。
準(zhǔn)確來說,她并非不看重此事。而是知道倘若自己無甚差錯,來年封禪大典,必有自己一席之地。
對比秦王宮中的小小冊封,自然是泰山之巔要更讓人憧憬又沉迷。
在此之前,這豐收果實(shí)的品鑒滋味,便可靜悄悄按捺下。
更何況,倘若真的走六禮那一套,要到【問名】這一步,大王才能得知她的姓名,否則不尊不重,于禮不合,又何苦來哉?
只是這生辰八字的提供,格外艱難。
她又回想起前日太史令儀律前來請見,然后在章臺宮細(xì)細(xì)問及她的生辰八字,以做吉兇占卜。
秦時有些詫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