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來,邊軍中多有人于此地成家立業(yè),我們先于家中推廣,待百姓得了好處之后,再獻入軍中。如此消息內外傳達,上下皆知,方顯出王后恩德來。”
同樣一份禮,怎樣送才能達到效果最大化,這可是他們商人家族最要講究的事。
族人明白了:“我這就去探問,后續(xù)輜重還有多久才能抵達。”
……
自古以來,不管交通發(fā)不發(fā)達,鄉(xiāng)間消息的傳聞通常都是這里頭最快的。
再加上聽課還送粟米一碗,這陶土大碗堆得冒冒尖尖的,被大家這么一比劃,不管哪家哪戶,都覺得心動。
便是當?shù)馗粦?,聽說是持王后令前來宣講,用不用得上都也要前去一探究竟。
如此,三日后,當巴夫人隨意選了一處驛亭前去探看情況,卻見這不大的驛亭廳堂當中,竟已密密麻麻擠滿了人。
或站或倚,或直接墊了草團席地而坐的。
還有些明顯有身份的人,在樓上聽著……
驛亭四周,用來擋風遮寒的葦席早已卷卷垂落,雖不能密封,但卻已經能遮擋四處呼嘯的寒風了。
而在正中央處,族人面前放著好大兩石黃澄澄的粟米,另有一只陶土大海碗堆了冒尖的粟米,又放在粟米之上,叫人一眼便看到了。
而他面前,則分散擺著3只陶土爐。
三只腳支撐著小巧玲瓏的陶爐,底下風門大開,空氣流通之下,三塊蜂窩煤火勢健旺,只略一走近,便能看到底下紅彤彤的火來。
上頭又放了一只陶罐,里頭熱水不知燒了許多久,正咕咕嘟嘟翻著泡。
如此,也不知是人多,還是這陶爐的暖意傳達,整間屋子竟熱騰騰起來。
離得近的農戶臉頰都有些熱的發(fā)紅了。
巴夫人靜靜觀望著,并未說話。就見族人首先端起那一大海碗的粟米,向四面八方舉起,給眾人看了看:
“諸位,今日一日課畢,認真聽完的,再回答出我問的問題,這碗粟米便可以帶回家去!”
他嘻嘻笑著,像鄉(xiāng)間閑漢一般,雖不顯得君子,卻讓老百姓格外有熟悉感。
“那問題十分簡單,便是三歲小兒聽罷也能答得出,只不知大家可帶了布袋來,咱們這大海碗只有一只,可是捧不回去的?!?/p>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窮人家哪里用得上布袋?
石罐子、竹籃子,再不濟,將自己身上的衣袍一摟,怎么著也得將這糧食兜回去!
便有婦人大膽開口提問:“當真簡單?”
“當真!”對方斬釘截鐵。
“此事可是我大秦王后為咱們天下窮苦百姓求來的神物,乃是土中之精?!?/p>
“為的,就是想免除咱們的寒凍之苦,又怕大家不知如何用,又如何省錢,這才命我等前來為大家講解?!?/p>
“因而還請諸位放心,絕不會故意設難題刁難各位?!?/p>
“我只怕這兩石粟米,今日還不夠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