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大都之地,形勝之所。
身著青衿白衣的青年立于昭氏山上,遙望遠(yuǎn)處的鐵郭金城。
依照尋龍斷脈術(shù)指引,此處昭氏山便是大雍龍脈所在。
“昭氏、趙氏,此間龍脈可不就是趙氏天下?”
徐青收回目光,復(fù)又看向遠(yuǎn)處山脈。
云山霧靄間,恍惚有一條蜿蜒長龍盤亙千里,而福永皇陵便建在長龍七寸處。
“趙氏即是大雍龍脈之主,同時也是這條龍脈的命門所在?!?/p>
如今徐青已經(jīng)尋到龍脈,但要想釣出隱藏的氣運大龍,卻并非易事。
徐青雖有釣龍術(shù),可那豢龍氏所傳之法捕釣的卻是‘真龍’,而非氣運匯聚之龍。
“豢龍氏釣龍,常以幼龍呼救為餌,傳八方水脈之音,誘使大龍上鉤”
“又或是觀天象,待天時,若有流星焚空,則為墜龍之象。墜龍喜化泥鰍、鯉魚之屬躲避凡災(zāi),若甄別得當(dāng),則龍可圖”
徐青舉一反三,像這等關(guān)聯(lián)國運的氣運大龍本就依靠地脈存在,最多也只會在遭遇亡國之危時發(fā)生地陷災(zāi)害,卻不會有墜龍之象。
摒除第二個方法,也就只有幼龍呼救還有操作空間。
他手中雖無幼龍,但卻有一分人間帝皇氣運,這一分氣運,便等同于幼龍。
徐青就不信這失去五分國運的大龍,會不想吞噬他手里的‘小龍’。
想通其中關(guān)節(jié),徐青索性以身為餌,將那一分帝皇紫氣加持己身,并來回在昭氏山上溜達(dá)。
數(shù)百里外,昭氏山深處,有氣運長龍沖出地脈,隱于山氣云靄間,望向遠(yuǎn)處在山道上溜達(dá)的青年。
氣運大龍欣喜莫名,一年前它再次身受重創(chuàng),而今日卻有一分流失的氣運來到眼前,可謂失而復(fù)得,它又怎會不高興?
但當(dāng)大龍看到帝皇氣運是落在一個白面青年身上時,山中霧靄頓時一陣翻騰。
昭氏山氣運大龍身具大雍國運,身上尚且還有一縷開國太祖皇帝的執(zhí)念引導(dǎo),為的便是護(hù)佑大雍昌盛。
如今大龍料定這青年將來必是禍國之種,若依照太祖皇帝的念頭,便該絕其生路,奪其氣運。
可氣運之爭,又與尋常爭斗不同,此在乎于運道強弱,只有運強者才能奪弱者運。
氣運大龍稍作思忖,遂身形變幻,化作一垂髫童子,匿于山腰棧道處,哀呼求救。
通往福永皇陵的山道上,徐青隱約聽見遠(yuǎn)處有孩童呼救。
他循聲而至,待到山崖石欄前,徐青遠(yuǎn)遠(yuǎn)問道:“誰人呼救?”
聲近崖嘴處,孩童戚戚答:“先生救我!小童本是山下村戶,只因家中祖父忽然病倒,家父上山砍樵又許久未歸,便只得來此山上尋找家父,卻不曾想失足跌落崖隙,還望先生垂憐搭救。”
徐青聞言眉頭一挑,撫掌笑道:“好說,我這人向來心善,這便來救你!”
說完,徐青趨步走到石桿前,然當(dāng)他低頭去看時,崖底卻是半個人影也無。
此時,徐青身后,一總角小童忽然從斜刺里出現(xiàn),他面露兇光,使出吃奶的力氣,作勢欲將眼前青年推下山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