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世間有青龍,其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面有長須,犄角似鹿,五爪,通體青鱗。
此青龍為四象神君之首,五行木,著色青,春分而現(xiàn),秋分而隱,掌風雷,生萬物
而徐青所煉離合風的特性,便恰巧與青龍相合。
淮南子有云:天神之貴者,莫貴于青龍!
龍,百鱗之首,青龍為尊。
其形非凡,青麟耀空,眸含星斗。
其尊威儀,喜則雨至,怒則雷動。
其性高潔,好仁義而守正,厭污濁以辟奸邪。
其法無邊,鎮(zhèn)東極而御八荒,司春木而掌生發(fā)
徐青早年去大雍皇陵應對雷災之時,津門便廣有人傳,說見到白沙河上空有青龍墜落。
當初徐青只當謠傳,傳說中的青龍法力神通何其廣大,又怎會墜落凡塵?
直到后來徐青機緣巧合,撿到六七枚青金鱗片時,他才有所動搖。
“傳聞青龍性好潔而厭濁晦,盛世顯圣以穩(wěn)國祚,亂世則隱于滄海,免被污濁。”
“如今正好是五濁惡世,陰陽失衡,比之亂世有過之而無不及。似青龍這等圣獸,躲在江河湖海深處,就真的能避免被污染的命運嗎?”
徐青陷入思索。
說起來他曾兩次遇到金鯉遭遇‘人劫’。
一次徐青獲得龍血一滴,另一次便是陳留兒手里的青鱗了。
這兩次遭遇,反倒讓徐青想起了津門流傳已久的一個民俗傳說。
津門故老相傳,活鯉凡三度遭人擒獲,而又幸得復縱放生者,便可積聚仙緣氣運,獲魚躍龍門之機。
可若是中途有一次未被搭救放生,就說明這鯉魚沒有化龍的運道,只能淪為盤中餐食。
這也是為什么龍厭亂世災年,偏喜太平盛世的原因。
戰(zhàn)亂年頭,人心惶惶,餓殍遍野,人自顧不暇,誰又肯去發(fā)那善心,去救濟一只鯉魚?
不把魚骨頭吞了,都算人心地良善!
唯有太平盛世,福氣滿盈,人心有‘余’,河中之鯉才會有更多機緣。
鯉魚放生之說不知從何時興起,人們只知千年之前,甚至更早的時候,津門就有了一個風俗。
那便是每逢元正新歲,必有人擇活鯉放生,只為求祈一份福緣。
然,救鯉祈福之說,并非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