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情真能如這些佃戶所愿嗎?
到了今歲,黔州四時和順,稻谷盈倉,可佃戶們打場的糧食卻被和尚們盡數(shù)收走,除此之外,佃契租金也上漲到了十二成!
也就是說,佃戶們非旦得不到一粒糧食,還要去付費(fèi)種地,掏錢給廟里。
這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
有佃戶上告官衙,官家卻在核對過賬冊后,宣稱寺廟無責(zé),佛田確實歷年都有欠債待償。
為了安慰這些佃戶,官家也說了,人家寺里的大師傅們慈悲,給了你們田種,是你們不好好打理,短缺了收成,這不怪人寺廟,反而是你們德行有虧。
慈照寺香火多旺盛啊,那可是瞿陽郡最大的地主,官衙還指著人過活呢,郡守養(yǎng)的七八房小妾,吃的山珍海味,各縣官員每年收取的白花花的銀子,那可都是平日里燒香拜佛拜來的,再看你們佃戶有什么?
郡守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又借著佃戶告狀這事,去慈照寺里拜了拜佛祖菩薩,回去時整個轎子都金光閃閃,像是鍍了層佛光。
class="contentadv">
style="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gap:
30px;
align-items:
flex-start;">
id="pf-15812-1-pc"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id="ad-second-slot-pc">
大和尚們經(jīng)過此事后,也愈發(fā)仁慈,時不時的就會濟(jì)施些摻雜谷殼谷糠的陳糧舊谷,讓佃戶們始終保持營養(yǎng)均衡,不至于餓死。
而且每逢朔望日,就會舉辦放生法會,為這些佃戶宣講佛法。
慈照寺也因此名聲響徹州郡,像這樣慈悲為懷,時常做濟(jì)施善舉的,那必然都是些有德高僧,也難怪人家香火會如此旺盛。
徐青繼續(xù)往下看,佃戶一年前家中缺糧,眼看難以生存時,就去小慈寺找里面的管事,想要賒些口糧維持生活。
接待他的是寺里的虛云和尚,那和尚曾去過佃戶家里收賬,知道他家里的情況,便對佃戶說:“出家人慈悲為懷,賒糧不成問題,說起來施主來的正是時候,貧僧有一件事剛好要尋人幫襯,若是施主肯去慈照寺里走一趟,替貧僧送個口信,貧僧就是送與施主一石糧食又有何妨?”
佃戶感恩戴德,但人和尚又說了:“這糧食需得等你送信回來后再給,此事甚急,寺里有飯食,你用過飯,便快動身去吧!”
佃戶不知和尚打算,竟信以為真,帶了口信便徑自往大慈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