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曼是有點驚訝的,覺得這樣的處理很有意思,這不就是現(xiàn)在地球上常用的那什么。。。誒,有個專有名詞的,叫。。。對,‘產(chǎn)銷分離’。
賣東西就一直賣東西,做東西就一直做東西,組織上把制造和銷售分開了。
這樣不說別的,就沈曼那點腦子就想到了這幾個好處。
政治上上有過相似的題目,她記得大概是這樣的。
請問,蘋果的制造外包和富士康的代工廠,此類的舉措有什么優(yōu)缺點?
她是記得優(yōu)點的,應該是下面幾點。
第一點,專業(yè)化程度提升,因為大家一直都在干擅長的事情。
第二點,效率提升,因為大家一直都在干熟悉的事情。
第三點,降低制造端和銷售端的應對復雜度,因為專業(yè)的人在干專業(yè)的事情。
第四點,可以靈活應對市場,商行先判斷產(chǎn)品是否可以流通嘛,不能流通,或者不好流通就不會量產(chǎn),至于蘋果他們好像是有個預售,這點不太一樣。
第五點,成本控制,富士康那邊應該是人口紅利,但這邊的話就是不讓制造者隨意生產(chǎn)一些流通不起來的東西,確保資源沒有太浪費。
“有點意思?!?/p>
沈曼如是說道,曾叔只管笑笑,“哪里有意思?”
他好像也沒說什么特別的東西。
“這樣工坊和商行就能平衡發(fā)展并互相照拂,順便物價也能合理掌控。”
曾叔聽后微妙的點點頭,這孩子從哪里得到的這些想法,他不太懂,但出于好奇,他多問一嘴。
“怎么個理解法?”
沈曼振振有詞,“工坊只管做東西,商行只管賣東西,各司其職?!?/p>
“至于物價,因為做東西是工坊的事情,商行那邊就不存在原材料,人力,物力,此類主要成本相關的問題?!?/p>
“影響的因素少了,也就是說,在一定區(qū)間內(nèi),商品的價格可以趨于相對穩(wěn)定?!?/p>
工坊那邊的人力和物力,包括原材料的變化,無論怎么樣都不會影響到成品價格。
民眾的生活基本不會受到物價的影響。
而且這邊府衙高度管控,工坊那邊生產(chǎn)遇到困難,府衙可以提前介入。
他請外面的人幫忙也好,還是請周邊的城區(qū)提供方便也好。
他可以在早一點的階段就接觸問題并及時處理問題。
順便府衙還能把補貼和支援原原本本的送進初級制造業(yè),送到一級‘工人’的手中,確?!A’不被影響。
這樣,商人進貨的時候基本都是一個價,就不存在說因為成本提高而漲價,把壓力轉嫁給消費者這樣的事情。
府衙提前把這條路給堵死了,所以商行和商人們做生意就不得不本分。
曾叔沒懂,但不妨礙他覺得沈曼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