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來老爺子這也算踩在沈曼的痛點上了,踩得她神經(jīng)發(fā)麻。
知道沈曼為什么很少被pUA干擾嗎?
因為她打小就對這個東西非常抵觸,頗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意思。
但到她這個年歲,怕這個情緒少了,多了層極端的厭惡。
她身在谷底,無父無母,唯一的倚靠還是發(fā)了善心撿了她拿來養(yǎng)的一位老人。
在她看來,似乎任何人都可以站在她頭上跟她上價值。
喂她一口飯,就說對她有恩,送她一支筆,就整得像是恩同再造。
就這,她是不承認的。
有本事拿個碗去大街上,一人給發(fā)一口飯,你說對人家有恩,你看他們鳥不鳥你。
但他們天然覺得沈曼就該‘鳥’他們。
這不是恩,也不是打趣,這是惡意。
這就是欺負她不方便回嘴,站在那里可以任由他們獲取情緒價值。
一表示不滿就沒心沒肺,說自己不要那更是不識好人心。
因那些人的緣故,沈曼在外人眼里就顯得孤僻疏離。
如非必要,她不會給自己辯解一分,打小就知道的一個道理,辯解對于失助者來說,是特權(quán),而她沒那個特權(quán)。
所以沈曼打小就被迫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迅速區(qū)分好意和惡意。
同一個事情,有人干是善意,有人干就是惡意。
太多人想在她面前表現(xiàn),因此她必須馬上做出反應(yīng),否則將會寸步難行。
如果沒有這個意識,她早就被一些不懷好意的人給整傻了。
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也不清楚誰對自己好,誰對自己不好,被他們?nèi)詢烧Z所左右,從而失去自己的判斷力。
正因為如此,雖然明面上叔叔,叔公他們對沈曼嚴厲,但沈曼從未覺得他們不懷好意。
包括沈晨,她脾氣大,會找她麻煩,但從未真正動過手。
瞪她,找人唏噓她,罵她兩句不要臉,小女孩家家的傷害力也就那么點了。
就這。。。遠比不上有些外人逮著她居高臨下的讓她要記得感恩,不要忘本來的惡心。
叔叔,叔公家出錢,給飯吃,還給上學(xué),哪怕逼逼叨叨,但高中還是給上了。
就這,言語厲害一點那又怎樣呢。
他們都沒提感恩的字眼,他們一直本著那些錢都是白花出去的心態(tài)來處理事情。
本質(zhì)上,他們就沒想要求沈曼回報什么東西。
我是罵你,對你厲害,但錢也是真給你了,也不用你還。
而那些外人又干了什么,逮著她不讓她走,自己是一毛不拔的,然后借著奶奶一家的心善來給自己當(dāng)籌碼,對她‘大放厥詞’,好體會一把‘大善人’的高榮譽,高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