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純地,在某種程度上他就是一個工具人罷了。
不過有一說一,每次在旁邊聽余老師和周詩禾討論時,他總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無形中能學到很多東西。
望著余老師和周詩禾為一些分歧爭論得有來有回時,李恒暗暗感慨:這就是正牌音協成員的實力嗎?
都能叫板巫漪麗大師的關門弟子?
反正他以前挺愛顯擺鋼琴技藝的,可自從認識周詩禾以后,嗯哼,他娘的老實了好多吧多。
大多時候,他寧愿傾聽周姑娘彈,都不愿意自己上手。
都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自己和人家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而是彼此之間有一道鴻溝。
不過他這個工具人也不是白當的,除了偶爾靈光一閃提一些金點子之外,主要是起一個緩沖作用。
早在當初京城春晚排練時,他就瞧出了端倪:余老師和周姑娘氣場不太合。
按農村的土話來講就是:兩女非常有才華是不假,但也都有自己的主見,經常尿不到一個壺里去。
看著面前兩個氣質迥異的大美人,李恒腦海中情不自禁鉆出一個詞:同性相斥。
雖說她們沒有鬧過嘴,可時不時會因為不同意見而沉默半天。往往這時候李恒的作用就彰顯出來了,打打圓場啊,或者用幽默地題外話活躍氣氛啊。
每當這個時候,每當他不遺余力說笑時,聰明的兩女都會配合他,無形中把關系緩和下來。
在她們中間起潤滑劑作用,這也是余老師接他回來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吧。
同時也難怪,周姑娘明明不太敢晚上一個人住,可就是不去找余老師,不去25號小樓睡。而余老師也沒有發(fā)出邀請。
或許,冥冥之中兩女都清楚,保持適當距離才是她們最好的相處方式。
討論著討論著,又出現分歧了,聽她們各自闡述對曲譜的理解,李恒心頭驟然蹦出一個念頭:若是在古代皇宮,兩女會不會拉幫結派,把后宮攪得天翻地覆?
“李恒,你覺得誰的和旋更好?”
就在他思緒飄飛之際,正為《夜鶯》編曲而出現分歧的余淑恒抬起頭,問她和詩禾的哪個想法更適合?
周詩禾也恬靜地看向他。
哪個和旋更好?
李恒要求兩女前后連貫地演奏一遍,等到內心聽完,他憑感覺說:“詩禾的和旋有種大自然的聲音,具有平衡之美,可能更匹配《夜鶯》這首曲子。”
聞言,周詩禾低頭看著鋼琴,靈巧的小嘴兒微微嘟起,不過持續(xù)時間非常短暫,下一瞬又悄無聲息地收斂不見。
其實關于《夜鶯》的和旋,她和余老師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意見不合了,今天是第5次。
前面6首曲譜,兩人雖然也有各種各樣的爭論,但都在爭論中達成了統(tǒng)一觀點??晌í氝@首《夜鶯》,兩女各自堅持己見,一時誰也說服不了誰。
最后只得暫時擱置,余淑恒干脆開車去浦東,把正兒八經的主角李恒給接了回來。
兩女盡管沒有相商,卻在此事上很有默契,由他做選擇。
他偏向誰的,就用誰的和旋。
而事先李恒不知道周詩禾和余老師在暗暗較勁,聽完后,他只是很客觀地表達了他自身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