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調(diào)節(jié)氣氛,李恒可沒想這樣饒過他,而是抓著不放,語氣陰惻惻地說:
“當初我與貴社可是有達成協(xié)議的,《大頑主》不能對外公布我的身份,打死也不能,請問我的好師哥,可有這么一回事?”
大伙望向廖主編,想看他怎么解釋?
廖主編為難地說:“我的錯,要不中午我自罰三杯?”
李恒手一擺,“怎么可能?三杯酒不要錢的???白喝啊?你等著法庭傳票吧啊?!?/p>
廖主編登時一副苦瓜臉。
這回整個相輝堂不止樂,而是樂瘋了!
臺上的領導樂,臺下的老師和同學更是樂不可支。
就這么幾下子,李恒的形象一下子清晰起來了,在大家心里沒那么冰冷,沒那么高不可攀,不但原諒了他遲到半小時的事情,反而對他好感大增。
笑聲過后,話題回歸到女主持人手中。
主持人好奇問:“老實講,廖主編要是不提《大頑主》,我們都不知道有這么一本書。
這本書我昨夜特意翻了翻,寫得挺有味的,為什么你不愿意承認?”
這個問題,現(xiàn)場所有人都好奇。
李恒道:“老師既然看過,那應該知道《大頑主》和我其他三本書的區(qū)別吧?”
女主持人講:“有,用詞、語氣和寫作方式都完全不同,為什么會這樣?”
李恒低頭嘆口氣:“這是不怎么光彩的往事,我其實不太想提。”
主持人慫恿,“可以提,大家都愛聽?!?/p>
李恒問:“老師可記得一句話:寇可往,吾亦可往?”
主持人點頭:“和匈奴交戰(zhàn)時,漢武帝說的。和這有什么關系?”
李恒講:“我剛寫出《活著》的時候,有個人總是在報紙上逼逼賴賴,說我這說我那,說我寫不出京城的生活氣息。
其實我知道,那人就是想蹭我名氣,想訛詐我、打我秋風。當時我高中的校長還特意跑來安慰我,讓我別在意,好好寫作,好好看書備考。本來呢…”
話到這,他停住了,賣個關子。
主持人連忙問:“我的胃口都被你吊起來了,別賣關子了,快說下面的,本來什么?”
李恒接著講:“本來這事我都放下了的,無所謂了的??赡臅缘茫澳_還勸我要放下的校長轉頭就變了臉,護犢子心切的他老人家,后腳就和那位京城老王杠上了,在報紙上和人家開啟了罵戰(zhàn)。
罵戰(zhàn)很慘烈,持續(xù)時間很長,雙方連著罵了20多天,結果我高中校長沒罵贏。于是又叫上兩個老師寫文章一起幫他罵,結果還是沒罵贏…”
他的話還沒說完,臺上臺下笑聲一片,個個笑得東倒西歪,腦海中自動想象那種三英戰(zhàn)呂布的場景。
大伙笑了很久,足足半分鐘之多。
等到笑聲變小,李恒在主持人的追問下,繼續(xù)講:“得知情況后,我覺得不能這樣了,不能看著三位疼愛我的長輩受這鳥氣,于是我決換筆名寫一本接地氣的小說打京城老王的臉?!?/p>
主持人點頭:“這是文人的獨有的交流形式,為了給老師出口氣,所以就有了《大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