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四節(jié)滿課。
剛上完課準備去吃飯,沒想到出教室就碰著了編輯鄒平和廖主編。
確切地說,鄒平和廖主編早就來了復(fù)旦,只是礙于他在教室上課,沒進去打擾他。
李恒連忙走上去,“廖叔,老鄒,你們怎么來了?”
由于周邊學(xué)生多,他一改往日的“廖主編”稱呼。
廖主編人情練達,通過他簡簡單單的稱呼改變,就洞察了他的心思,當(dāng)即笑呵呵道:“路過這邊,來看看你。”
三人寒暄幾句,李恒稍后問:“你們還沒吃中餐的吧?走,我們?nèi)コ燥??!?/p>
廖主編和鄒平?jīng)]拒絕,跟隨他去了校外一家街邊小飯館。
點完5個菜,李恒問:“要不要來點酒?”
都是熟人了,廖主編沒那么客套,直白搖搖頭:“等會還有事,下次咱再喝。”
“成。”
人家身為一家雜志社的主編,大白天的肯定忙,最佳喝酒時間一般都是晚上下班后,李恒叫了三瓶汽水,三人邊吃邊聊。
看著眼前這張年輕到過分的臉,廖主編感慨又慶幸說:“多虧了你,現(xiàn)在《收獲》蒸蒸日上,我走出去都臉上有光?!?/p>
臉上能沒光嗎?
在期刊銷量上,《收獲》已經(jīng)連著三次力壓《人民文學(xué)》了,這可是前所未有的的壯舉哇,真真是揚眉吐氣!
現(xiàn)在業(yè)內(nèi)誰不眼紅《收獲》雜志?
誰不眼饞《收獲》雜志擁有十二月這樣的當(dāng)紅作家?
《收獲》再次爆紅!《收獲》力壓《人民文學(xué)》,這是一個非常勁爆的噱頭,外面喧囂塵上,十二月之名跟隨《收獲》雜志一次又一次一齊出現(xiàn)在新聞報道里,十分榮光。
隨著報道越多,隨著《收獲》雜志名氣越大,隨著《文化苦旅》火熱連載,李恒現(xiàn)在的風(fēng)頭一時無兩,儼然成為一代文壇傳奇。也就是他現(xiàn)在隱姓埋名,要不然復(fù)旦大學(xué)的校門都會被那些記者踩爛。
饒是如此,時不時有人以金錢開路、向《收獲》雜志探秘情報,弄得廖主編和鄒平如臨大敵,不得不把李恒的保密措施提升了幾個檔次。
李恒以汽水代酒,跟兩人碰一下,笑道:“別這么說,我對《收獲》是有深厚感情的?!?/p>
聽到這話,廖主編和鄒平心情愉悅,至少短時間不擔(dān)心李恒會被人挖走了。
老實話,甚至于為了打好和李恒的關(guān)系,廖主編還試探過巴老爺子的口風(fēng),要不要見一見李恒?
結(jié)果巴老爺子的回復(fù)是:等《文化苦旅》完結(jié),等出單行本的時候再說。
《文化苦旅》出單行本,這是《收獲》雜志上上下下都能猜到的事情,因為實在是太火爆了!比《活著》還受歡迎。
放著這么大一筆財富不要,你當(dāng)《收獲》雜志傻嗎?
退一步講,就算《收獲》沒這心思,那每天雪花般的讀者信一個勁在問什么時候完結(jié)?什么時候出單行本?
這是天意難違?。?/p>
關(guān)于《文化苦旅》的單行本,李恒就算心知肚明,卻只字未提,一是不到時候。
二是他還在盤算著,要不要提價呢?
這頓飯人雖少,但三人吃得異常熱鬧,快到尾聲時,廖主編談起了正事,只見他從公文包中找出兩張票,遞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