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穗思索一陣,搖了搖頭:“是不是昨晚和他家里人有約定之類的?”
周詩禾昨晚聽到他口中喊“老媽”,覺得這種猜測很有可能,當下轉移話題說:“他的新書開局沒有《白鹿原》有深度,但我卻格外讀的有感覺,他去一趟阿壩回來后,筆尖的文字已經(jīng)達到了化繁為簡、返璞歸真的境界,太過難得。”
周詩禾這算是慧眼識珠。
關于新書,李恒之所以停滯這么久、遲遲不動筆,就是想超越原著。
在查閱文獻資料的同時,他內(nèi)心已經(jīng)不知道打過多少遍腹稿,幾個月累積下來才換來今天的奇效,自然比原著不止技高一籌那么簡單。
這也是僅憑第一章就降服了周詩禾的緣由所在。
來復旦這一年半,原本對文學沒什么基礎的麥穗也跟著被熏陶了一遍,也感覺到了詩禾所說的文字力量。
麥穗說:“他講,這一本要寫完才發(fā)表?!?/p>
周詩禾很贊同:“只要保持這個狀態(tài),新書說不定會給他帶來無數(shù)榮耀?!?/p>
其實周詩禾對《白鹿原》也一直有關注,就像很多報紙說的,《白鹿原》完全有實力沖擊最新一屆茅盾文學獎。
她每次讀到這類新聞時會禁不住想,一個20歲出頭的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會是多么驚才絕艷?
影響力會有多么巨大?
不過現(xiàn)在才是11月份,根據(jù)作協(xié)黨委發(fā)布的通知說:第三屆茅盾文學獎要于12月才開始籌備評選。
評選范圍為1985年-1988年間發(fā)表的長篇小說。
《白鹿原》剛好踩著時間尾巴搭上了末班車。
所以,周詩禾同其他很多讀者一樣,都在默默留意著,想看看這個三番五次無意中招惹自己的男人到底能不能橫掃千軍?
…。
機場。
李恒抵達時,黃昭儀已經(jīng)在了。
由于人多眼雜,名聲在外的她并沒有和他近距離接觸,而是讓關系親如姐妹的女秘書把機票送他手中。
李恒接過機票問:“她人呢?”
青年女秘書說:“她在候機室?!?/p>
李恒訝異:“她也要去京城?”
女秘書曖昧笑一下,算是回應。
李恒讀懂了,大青衣原本是打算在滬市呆兩天的,由于自己要去京城,她臨時改了行程。
在候機室,黃昭儀單獨坐在一角落。
李恒兜一圈走過去,并沒有按她的設想各自保持距離,而是一屁股坐在了她旁邊。
黃昭儀手拿報紙,一臉錯愕,稍后心里涌現(xiàn)出一股狂喜。
他竟然在公共場合不避諱自己,差點讓她淚崩。
黃昭儀心潮澎湃,面上卻極力壓制情緒,故作波瀾不驚地同他點了下頭,墨鏡都沒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