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房。
管家吩咐人上了一壺茶水和幾樣小點心后,就躬身退下去招待上官雨菲。
蘇伊雪坐在桌案前,抬眼看向躬身而立的周賬房:“周先生既然精于算學,我便考考你?!?/p>
“宅院上月采辦綢緞五匹,每匹銀八兩九錢;油紙百張,每張五文;皮紙二十刀,每刀三錢銀;這月要小辦宴席,廚房采買又支銀三十兩整,且要另備三倍數(shù)量的油紙與皮紙應急?!?/p>
“這些賬目若要平賬,該共記多少銀錢?”
周賬房聽到這些賬目后,神色不變。
她躬身后退,指尖捏起案上狼毫,沾墨時筆鋒在瓷硯邊緣輕點三下,將紙張鋪展的動作帶著經(jīng)年累月的熟稔。
“綢緞四十四兩五錢,油紙……”
她喃喃自語著,筆尖在紙上游走如飛,案頭算盤發(fā)出清脆聲響,拇指與食指快速翻飛著。
約莫半柱香功夫,紙張已寫滿密密麻麻的算式。
周賬房將算盤推到一旁,雙手捧起紙張趨至案前:“回稟家主,綢緞四十四兩五錢,油紙二兩,皮紙二十四兩,宴席三十兩?!?/p>
蘇伊雪淡淡掃了那紙張一眼:“繼續(xù)。”
周賬房說出最后的答案:“共計一百兩五錢?!?/p>
蘇伊雪指尖輕點桌案,片刻,她道:“這題簡單,我再出一題,周先生,仔細聽好了。”
“宅院上月采辦的綢緞原定五匹,每匹銀八兩九錢,然而綢緞鋪子臨時加價兩成,且因損耗又補購兩匹零半幅(每幅為半匹)?!?/p>
“油紙原定百張,每張五文,后追加三倍數(shù)量時,店家買百贈十;皮紙二十刀(一刀為一百張),每刀三錢,現(xiàn)需將皮紙裁成甲、乙兩種規(guī)格——甲級占七成,每張加價兩文;乙級占三成,每張減價一文。”
“此外,宴席廚房采買銀三十兩,其中三成以新鑄銅錢支付(每貫八百文,一兩銀折合一貫二百文),其余用舊銀錠結(jié)算。”
“需算出:一、綢緞實際總支出;二、油紙與皮紙折算后的總銀錢;三、宴席采買中銅錢與舊銀錠分別使用的數(shù)額;四、以上三項相加的總花銷?!?/p>
話音落下,屋內(nèi)寂靜得能聽見周賬房吞咽口水的聲響。
周賬房尷尬道:“家主,能否把題目寫于紙上?小人慚愧,沒能記住?!?/p>
蘇伊雪:……
合著她說了這么多,都白說了。
幸好自己的腦子夠好,還能記住剛剛的話。
蘇伊雪從桌案抽出空白的紙張,簡單寫下題目后,遞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