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醒彎腰將照片撿起來,看到這是一張老照片,這質感像是二三十年代的照片。
上面是一個穿著京劇戲服的女子,由于妝容比較濃,老照片的清晰度也不如現(xiàn)在的照片,所以看不太清楚女子的面容。
不過整體看起來,女子渾身都透著一股很吸引人的韻味。
蘇醒盯著照片上的女子,一時間有些移不開眼睛了。
喬老太太看向蘇醒手里的照片,說道:“那是我姑姑,唱評劇的?!?/p>
蘇醒說:“她好美……”
原來是評劇啊。
評劇和京劇的戲服很相似,甚至有一些戲服是相同的,只看裝扮不聽戲的話,有時不太好區(qū)分是京劇演員還是評劇演員。
喬老太太輕嘆了一聲,又補充了一句,“我們家老一輩兒都是唱戲的?!?/p>
其實她年輕那會兒也跟著家里學戲,只是后來……有些年不讓唱戲,她家里人就都不唱了。
再后來,她跟老頭子在鄉(xiāng)下的那些年,她又傷了腳,就更不能演出了。
蘇醒和何煦對視了一眼,都明白了過來,為什么喬奶奶的家人都沒有熬到改革開放了……
蘇醒把照片遞還給喬老太太。
喬老太太將照片重新夾進相冊里,放到了茶幾下面。
“我和面?!?/p>
何煦已經(jīng)把外套脫了,擼了擼袖子,“我來剁餡兒吧。”
喬老太太笑道:“行,使力氣的活兒,男孩子干干挺好,冰箱里還有肉,我去化一塊兒?!?/p>
三個人開始忙活了起來。
喬老太太一邊和面,還一邊向小情侶傳授一些和面、調餡兒的經(jīng)驗。
聊著聊著,話題不知怎么的,就又扯到了評劇上。
喬老太太不愧是戲曲世家出身,很多老一輩兒藝術家的故事她都講得繪聲繪色。
李金順、劉翠霞、白玉霜、小白玉霜……這些評劇老藝術家,蘇醒和何煦有的聽過,但大部分都很陌生。
聽著喬老太太講述的那些老藝術家的傳奇人生,蘇醒微微出神。
她記得前世在網(wǎng)上看過一個報道,2006年國家批準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其中一項就是評劇。
不過實際上,近些年聽評劇的人越來越少了。
其實不止是評劇,其他戲曲在年輕一代人中也不流行。
但相比較起來,京劇的知名度算高的了,至于其他的傳統(tǒng)戲曲,很多年輕人都說不出來幾種。
日國倒是一直在研究我國的傳統(tǒng)戲曲,甚至很多日國的所謂傳統(tǒng)戲曲都是借鑒我們的戲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