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jì)念館位于南京建鄴區(qū),選址是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遺址,及遇難者叢葬地。
這是一座沉重的歷史坐標(biāo),時刻提醒著人們那段不能忘卻的慘痛記憶。
清明節(jié)之際,蘇醒和何煦懷著沉痛的心情,準(zhǔn)備去祭奠那三十萬遇難同胞,期望能更深刻地觸摸歷史,銘記過去,珍視來之不易的和平。
他們出了賓館,打了一輛出租車。
跟司機報上目的地后,兩人就沒再說話了。
司機也沒說話,一路沉默地開著車。
到了地方,何煦付了車費,兩人下車。
他們先去購買了兩束白菊花,之后隨著人流,前去排隊。
清明假期,來參觀遇難同胞紀(jì)念館的游客挺多的。
不過大家都很安靜地排著隊,無人大聲喧嘩。
蘇醒和何煦看到,還有不少家長帶著小朋友過來參觀的。
隊伍緩緩前行。
他們看到了那座醒目的“遇難者”紀(jì)念碑,黑色的數(shù)字在陽光下格外刺眼,控訴著那段慘絕人寰的歷史,讓人瞬間感受到了歷史的沉重與悲痛。
沿著步道前行,一組組雕塑震撼著眾人的心靈。
驚恐的母親懷抱著死去的孩子,絕望的老人仰天悲嚎,無助的百姓在戰(zhàn)火中掙扎……
每一尊雕塑都栩栩如生,它們不僅是藝術(shù)的呈現(xiàn),更是歷史的見證,無聲地訴說著當(dāng)年南京大屠殺時同胞們所遭受的苦難。
蘇醒悄悄濕了眼眶,心情難以平靜。
兩人隨著隊伍走進(jìn)史料陳列廳。
他們先走到了遇難者名單墻下,獻(xiàn)上了手里的白菊花,并鞠躬行禮,表達(dá)敬意與哀思。
之后他們抬頭,望著那名單上密密麻麻的名字,駐足了許久。
直到,又有幾個游客過來獻(xiàn)花了,他們讓開了位置。
兩人開始認(rèn)真參觀這座紀(jì)念館。
這里有大量的歷史照片、實物和文獻(xiàn)資料,詳細(xì)地記錄了日國侵略者的殘暴罪行。
那一張張黑白照片上,是無辜百姓驚恐的面容,是侵略者猙獰的嘴臉,是被焚燒的房屋和橫尸街頭的同胞。
破舊的衣物、染血的刀具、被毀壞的生活用品等,都在訴說著它們主人悲慘的遭遇。
那些文獻(xiàn)資料,白紙黑字,鐵證如山,揭露了日軍的種種暴行。
在展廳中,還有幸存者的口述歷史影像,他們的講述充滿了痛苦與悲憤,讓參觀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無情。
遺骨廳內(nèi),白骨累累,觸目驚心,無聲控訴著侵略者的滔天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