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醒等學生,按照老師們的吩咐,開始忙活起來。
他們蹲在10號探方的東側邊緣,按要求先在探方壁用紅漆標上“0-5cm”、“5-10cm”的刻度線。
蘇醒拿起手鏟時,手心微汗,讓木柄有點滑,她趕緊調整握姿:食指貼在鏟頭根部,其余四指握住木柄,手臂貼緊身體保持穩(wěn)定。
幾人剛開始刮土時,手鏟總不太聽使喚,要么力度太輕,浮土刮不下來,要么用力過猛,土層被刮出一道深溝。
旁邊的高老師見狀,過來指導他們,“手腕發(fā)力,要像用勺子舀粥一樣,每次只刮一層薄土?!?/p>
蘇醒等人試著放慢速度,果然手感漸佳。
黃土在鏟頭下形成細薄的“土片”,露出下方均勻的淺褐色土層。
蘇醒刮了快倆小時,在刮到8厘米深時,她發(fā)現(xiàn)土層顏色變深,還混著細小的炭粒。
“停!”
高老師立刻走過來,用竹刀小心撥開周圍泥土。
“這是‘擾土層’,可能是古代人類活動留下的痕跡?!?/p>
他教幾人用卷尺測量炭粒的位置,之后在記錄表里寫下“深度8。2cm,土層灰褐色,含炭粒,密度約3粒平方厘米”。
“拿相機來,拍照片?!?/p>
孫鵬飛趕緊拿過相機,拍了三張照片,分別是:探方全景、炭粒所在位置特寫、土層剖面。
老師們一邊指揮學生們干活,一邊進行現(xiàn)場教學。
一上午的時間很快過去。
晌午。
大家坐車回到生活基地,開始吃午飯。
蘇醒吃完飯,就去看紀老師的記錄冊。
他畫的探方剖面圖,土層界限用不同顏色標注,遺物位置精確到坐標,比如:E102。5cm,N88cm,深度10cm。
“貓兒嶺古墓多是戰(zhàn)國到漢代的,去年有人在附近探方挖出過陶鬲?!?/p>
紀老師擦了一把汗,又說道:“下午可能會練‘布方’,你們最好都把袖子放下,別看現(xiàn)在天氣不算太熱,可這邊紫外線卻挺強的。”
幾個學生聽了,都紛紛點頭。
“知道啦,老師?!?/p>
“下午咱們幾點過去呀?”
“咱們午休到一點五十,兩點開工。”
晉省這邊有午睡的傳統(tǒng),很多單位的午休時間都比較長,他們基地也不例外。
大家吃完飯后,都先各自回宿舍去休息。
京大的學生很多都沒午睡的習慣,大家或湊在一起聊天,或在玩手機。
一些研究所的工作人員,瞅那些學生精神抖擻的模樣,都笑著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