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身為餌,反向“釣魚”
。
這個瘋狂的念頭一旦生出,便如同藤蔓般纏繞不休,再也無法擺脫。
恐懼依然存在著,但是被逼到絕境后的決絕,逐漸壓倒了它。
逃避和躲藏,解決不了這一切。
“見山不是山……”我喃喃自語。
那些追殺我的“它們”,那些詭異的造物(紙人、學徒、雕像),是否也并非鐵板一塊?
它們是否也有所求,有所懼?
那個暗紫色的核心,又代表著什么?
“直鉤非為魚……”直鉤,愿者上鉤。
這意味著不能主動,不能帶有強烈的目的性,否則只會驚走魚群,甚至引來鯊魚。
需要的是極致的耐心和一種近乎“空”的狀態(tài)。
我看向自己意識體手指上那縷幾乎淡不可見的暗紫色標記痕跡。
這就是我的“餌”。
我需要極其小心地,釋放出一絲極其微弱的“波動”。
我的心境必須保持絕對的“靜”,如同那畫中的溪流和垂釣者,不帶任何情緒,不起任何波瀾,只是“映照”。
映照所有因此而被吸引而來的“魚”。
這極其困難。
無異于在萬丈深淵上走鋼絲。
我深吸一口氣,開始嘗試。
首先,是極致的“靜”。
我反復默念“守心如一”,努力將所有的恐懼、憤怒、疑惑全部壓下,讓意識空間的白光變得更加純粹、平穩(wěn),如同真正波瀾不驚的心湖。
這個過程比想象中還要難。
每一次思緒的起伏,都會引起周圍白光的輕微蕩漾。
我必須時刻觀照自身,如同擦拭一面沾染塵埃的鏡子。
不知“過了”多久,也許只是一瞬,也許是永恒。
我終于勉強將意識沉入了一種古井無波的狀態(tài)。無喜無悲,無懼無求。
然后,是最關(guān)鍵的一步——釋放“餌”。
我集中起全部的、細微的掌控力,如同操控一根發(fā)絲般,小心翼翼地觸動那縷暗紫色的標記痕跡。
一絲極其微弱的、幾乎難以察覺的波動,如同投入絕對平靜湖面的一粒微塵,以我的意識體為中心,悄無聲息地蕩漾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