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真正的海外演唱會第一人
老實講,一番接觸下來,韓叁坪對于周易的眼光是有些驚奇的。
作為一名老電影人,恍惚間他甚至會有一種自己還不如一個搞音樂的目光長遠的錯覺???
最起碼周易說起來是真的一套一套,還有實績支撐——開口就是《加勒比海盜,閉口就是迪士尼的,聽得韓叁坪心里一愣一愣。
尤其是從周易嘴里蹦出來的那一套“成熟商業(yè)體系與電影工業(yè)化”概念,一下子就擊中了他的心臟。
這就是他想干的。
可惜的是,他雖然有這個心,但一直都沒摸索出來一條可行的道,以至于他一直都在尋找各種導演試錯。
只不過,周易倒是在注意到自己勾起了韓叁坪的興趣之后,果斷開始模糊化了自己的語言。
表明了自己的眼光價值就夠了。
倒不是他不想“好為人師”,而是做不到。
跟他現(xiàn)在完全無法阻止華語樂壇被盜版摧毀一樣,電影圈的弊端與落后也不是在這個時代能夠改變的。你想做完整的工業(yè)化大片體系卻沒有足夠成熟的市場來支撐,怎么做?
連ppt的第一行都推行不下去。
只不過現(xiàn)在做不到可以說是時代局限,等到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市場都已經(jīng)成熟了,卻只有郭凡團隊在嘗試建立商業(yè)電影工業(yè)化體系的時候,那就是電影圈的墮落與悲哀了。
畢竟也是,當減肥滾燙這種垃圾片子都能靠營銷噱頭、摁頭堵嘴大賺特賺的時候,這群逼養(yǎng)的是不會去吃力不討好做建立工業(yè)化流程的。
中國影視劇市場太大了,糊弄糊弄就有錢賺。
如果說諸如張一謀、陳詩人這些老人是思想已經(jīng)定型了,哪怕愿意去接收新流程、新信息也無法消化多少,最后還是會回到自己的舒適區(qū),畢竟年紀擺在這里。
但諸如寧昊、陳司成這一批新起來的大導演后期就是單純不思進取純恰爛錢,論對電影、對觀眾的誠意還他媽不如一個少林寺出來的王保強,雖然后者的電影也很平庸就是了。
至于說像姜汶這類將電影視為自己藝術化表達的天才導演們,讓他們接受一個固定流程的工業(yè)化大片體系無疑是紙上談兵,他們是需要電影圍著自己轉的——
無論東西方電影界,對于這類天才導演的自我表達都是默認存在自留地的,他們一般也不列入電影工業(yè)化考慮當中。
一頓飯吃完,對于彼此態(tài)度都已經(jīng)心知肚明的兩人可以說是具備了初步合作的基礎。
回到家之后的周易并沒有回自己樓層,而是徑直來找程好,讓她這段時間多注意一下相關方面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