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東和地質(zhì)勘探隊的專家們帶著大雜院的子弟們很低調(diào)的出征了,土地還沒完全解凍,不過沒什么關(guān)系,有機械的力量加持,人定勝天。專家也還是那幾個專家,李旭東新配了一位秘書,領導體諒李旭東的奉獻精神,專門安排了一個生活秘書,他開來的兩臺越野車也沒要他的,一臺給了他,一臺給了地質(zhì)專家們。
前期的集裝箱都組裝了起來,設備和物資都是部隊的戰(zhàn)士們幫忙搭建的,就連汽車也抽調(diào)了一個運輸營和油料股,另外還有一個營的兵力駐守在周圍。
火車到達哈市,接下來的路程由三臺帶空調(diào)的客車和一長溜的運輸車來完成,運輸車上帶有柴油取暖器,頂上是厚厚的氈毯裹得密不透風,八百人的隊伍一趟就全部拉完了。
原本準備的三千人的住宿和吃食現(xiàn)在也用不上那么多了,而且對于李旭東來說,一點吃食算不得什么,吃就吃好點的,誰叫這里環(huán)境這么艱苦呢。
來到這里的都是吃苦耐勞的普通家庭和貧困家庭的孩子,更多的人基本上都選擇去了川省。
在安達,專家和一線工作者待遇最好,他們可以睡在集裝箱做的房子里面,然后優(yōu)先女生,來此工作的新人統(tǒng)一發(fā)放二十七塊五一個月的工資,沒有學徒期,再加上高寒補助、野外作業(yè)等一系列補助,不僅工資能保存下來,而且補助也達到了十二塊五,其他的生活用品全部都由安達縣石油基地提供,大到帳篷睡袋和個人衣物,小到洗臉毛巾和牙膏牙刷由里到外全部都免費發(fā)放,衣服鞋襪都是兩三套不等,就連女生私密的東西都由基地免費提供,可笑的是很多女生居然不會用,還得某某同志親自教她們?nèi)绾嗡合滤芰夏z帶,如何固定。
李旭東盡了最大的努力來保證后勤,本來應該睡的地窩子,被李旭東的活動板房代替,房間不夠那也沒辦法,大通鋪走起,李旭東也睡大通鋪,理由是大家擠在一起暖和。
從無到有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所有人都做好了吃苦的準備。
工人們倒是沒什么怨言,雖然寒風刺骨,但是吃的穿的比在四九城的時候好多了,一個禮拜還能吃上三次肉,餐餐還有雞蛋湯,沒什么不滿足的,就是上廁所比較為難,不少人對此提出了意見。
來自西北甘省油礦的某某鉆井隊已經(jīng)把井架高高的樹立起了,地質(zhì)專家們共同協(xié)商之后確定的位置,大家都要忙碌起來,真正開始工作了就很具體,首要的任務是出油,打出石油才是真的。
搭建房屋,除了林場的木頭一車車的往基地運送,還要組織隊伍燒窯,挖地窩子,勘探隊和石油工人更是忙的不亦樂乎,不僅要帶徒弟,還要操作設備,好些機器他們都沒見過,自己也不知道使用,李旭東分身乏術(shù),把那些專家也拉了上來。
這里福利待遇好,大家都能吃苦耐勞,警衛(wèi)營的官兵們經(jīng)常被放出去打野獸,只是李旭東規(guī)定了大型食草動物只能打公的,母獸和小的都不能打,食肉動物多打一點沒關(guān)系。為了什么?就是為了生態(tài)平衡,人也是食肉動物,減少動物之間的啃食很重要。
初中畢業(yè)的就操作機器,沒什么文化的就當建筑工人,學歷基本上決定了你能干什么,想要往好崗位走可以,先學習吧,過了技能考試等崗位有空缺了就可以。有混日子的,也有想往上爬的,四間集裝箱房變成了夜校。
時間在飛快的流逝,鉆頭已經(jīng)打進去八九百米米深了,專家們也開始急躁起來,“怎么會沒有石油呢?應該有的啊,要不換個地方再鉆一下試試?”
“別,繼續(xù)鉆,就算把地球打穿了我們也要找到石油!”李旭東心里很篤定,這里是黑省的第一口油井,絕對不會錯的,沒看見石油,那說明深度不夠,具體需要多深李旭東也不知道。
專家們也是一臉的為難,這里的地質(zhì)條件滿足沉積盆地的一切需求,而且李總指揮也調(diào)來了這么多的機械化設備,很多需要人工的地方都是用了機器,耗費了這么多的人力物力,要是找不到有石油的地方,鬧個灰頭土臉,那就尷尬到姥姥家了。
改進工作一直在進行,李旭東和專家則是日夜盯著鉆機,九百五十米、一千米、一千一百米、一千二百米。當鉆機的聲音明顯的不同之后,黑色的石油噴薄而出,這一刻,人群沸騰了,數(shù)不清的鋁制工作帽飛上了天空,大家摟抱在一起,盡情地歡呼著雀躍著。
李旭東看了看時間,今天是一九五七年九月二十六日上午十時二十二分,他自認為見過了太多的大場面,一定不會激動的,真正到了這一刻,沒有誰能忍得住自己激動的心情,兩行清淚伴隨著現(xiàn)場的塵土,在充滿希望與笑容的臉上肆意的流淌,“我們成功啦!我們打出石油啦!”
多少個日夜,大家始終奮戰(zhàn)在一線,機器出問題,專家和工人一起上,李旭東和所有工作人員一樣,辛勤的勞動著,哪里管的了刺骨的冰寒或者是夏天成群結(jié)隊的蚊蟲。
這里沒有什么領導概念,大家都是一樣的工作,有什么困難依舊是黨員干部帶頭,真正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大家都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