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和公子相比,猶如螢火比皓月,不值一提,不值一提?!?/p>
一番客套之后,唐伯虎便進(jìn)入正題,問道:“玄德兄,你說那《見聞錄》已經(jīng)編撰了三千冊,能否讓我過去一觀?”
劉備大笑:“哈哈哈哈,三千冊已經(jīng)是半月之前的事情了,如今已經(jīng)多達(dá)萬冊?!?/p>
“公子舟車勞頓,不如先去沐浴更衣,你我痛飲一番后再行閱讀,如何?”
“不了,還是先看書吧。”唐伯虎搖了搖頭,拒絕了劉備的提議。
隨后,他又說道:“這些書籍關(guān)乎我能否證道,也關(guān)乎神州能否在波旬手中存活下來?!?/p>
知道波旬之事的人并不多,當(dāng)初張三豐去找各國君主,請他們下令編撰見聞錄時(shí),并未說明這個情況。
張三豐之所以如此,乃是不想讓波旬注意到唐伯虎。
若是大張旗鼓,泄露消息,波旬極有可能會從中作梗。
劉備等人,還以為這就是唐伯虎喜歡看書,但大部分書籍都已經(jīng)看過,所以才來請自己幫忙編撰呢。
如今聽到他這番話,眾人這才知道編撰見聞錄,實(shí)則另有深意。
“這波旬是什么人?”劉備不解問道。
唐伯虎淡淡一笑,將波旬之事講述一遍。
聞聽過后,三人均是面容震動,神情間浮現(xiàn)一抹驚訝。
魯肅喃喃說道:“天地人合一的證道者?”
“這可是古往今來,從未有過的啊。”
當(dāng)初,張三豐也曾找到東吳,但孫權(quán)并未將此事放在心上。
雖然入道者的吩咐,他不敢不去辦理,但進(jìn)程卻是極慢,直到現(xiàn)在也只完成了不足一千冊而已。
對比劉備和曹操,簡直差了太多。
如今得知波旬之事后,卻是截然不同。
魯肅心中暗暗決定,回去后定要勸主公全力辦理此事。
若是能借著讀書的名義,請?zhí)乒尤|吳一行,那就更好了。
屆時(shí),也能趁機(jī)討好巴結(jié)。
這劉備和曹操,都與唐公子有些交情,對于東吳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哪怕唐公子不參與大漢的紛爭,也不會幫助任何一方,可他們倆都結(jié)交了一位入道者,實(shí)在讓東吳感覺到了威脅。
劉備既然明白此事的重要性,便也不再說些什么。
他當(dāng)即安排人,請?zhí)撇⑷チ嗽缫褱?zhǔn)備好的房間,閱讀那些見聞錄。
唐伯虎也不多說什么,徑自隨著一名軍士,來到裝有書籍的房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