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簽訂國書之前,大明要證明你們的文道和武道遠(yuǎn)勝東瀛?!?/p>
“否則,東瀛絕不會出這筆錢!”
“而且,朝廷還要釋放俘虜,交給我們帶回去?!?/p>
“那些倭寇在東瀛也曾犯下滔天罪孽,我東瀛百姓早就盼著能公開處決他們,出一口心中惡氣!”
皇帝目光一凜,笑話!
那些倭寇之中,明明有你們東瀛的軍隊(duì),還說什么在東瀛犯下罪孽,欲要帶回去處決?
明明就是想救人罷了!
不過,此時(shí)爭辯這些毫無意義,連俘虜都矢口否認(rèn),人家耍無賴,不承認(rèn),你也毫無辦法。
想到此處,皇帝的目光看向朱無視,后者沖他點(diǎn)了點(diǎn)頭。
皇帝心中頓時(shí)有數(shù),看來許多大明文人已經(jīng)被護(hù)龍山莊保護(hù)起來了。
尤其是唐伯虎,此時(shí)必定安全無虞。
文道之上無憂矣。
至于武道,有皇叔坐鎮(zhèn),何懼東瀛?
“好!”
“朕答應(yīng)你的提議,三日后進(jìn)行武道比試!”
“至于文道比試。。?!?/p>
“就定在十五日后吧?!?/p>
十五日的時(shí)間,唐伯虎怎么也能趕到京城了。
豐臣秀吉露出一絲得逞笑意,磕頭高呼:“大明皇帝英明!”
“陛下,這武道比試可一見高低,文道比試則是不然,須有一公正裁判方可。”
皇帝:“我大明文道昌盛,還愁找不出一個裁判嗎?”
“陛下,為體現(xiàn)公正,不論是大明之人,亦或是東瀛之人,都不適合做這裁判?!?/p>
皇帝點(diǎn)了點(diǎn)頭,這句話的確有幾分道理。
“陛下。”
這時(shí),朱無視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無主之地的極真和尚目前就在京城?!?/p>
“此人名聲遠(yuǎn)播海外,不論文道,亦或武道,皆有不凡成就。”
“何不請他來做裁判?”
豐臣秀吉眼眸一亮:“極真大師?”
“他在東瀛也是家喻戶曉,名望極高?!?/p>
“若他做裁判,我們東瀛人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