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一會兒,送來的書籍便在老宅前堆成了一座小山。清華看著眼前這感人至深的一幕,心中涌起一股熱流,眼眶微微濕潤,他深吸一口氣,大聲對大家說道:“謝謝大家,太感謝了!有了這些書,我們的學校就有了靈魂,有了源源不斷的生命力。我們一定會將這些知識好好傳承下去,培養(yǎng)出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的人才,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p>
眾人紛紛鼓掌,掌聲如雷,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自豪與欣慰的笑容。
隨后,清華和伙伴們便一頭扎進了整理書籍的工作中。他們分工明確,有的負責將書籍按照類別分類,文學類、科學類、歷史類、醫(yī)學類……
每一類都仔細甄別、擺放;有的負責檢查書籍的破損情況,記錄下來以便后續(xù)修復。在整理的過程中,他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一些珍貴的孤本和手抄本。這些書籍上記載著關于這顆星球鮮為人知的獨特知識,還有流傳已久的古老傳說,讓大家興奮得心跳都加快了。
“看吶,這本手抄本上詳細記載了一種利用植物凈化水源的方法,說不定能和張溪設想的中藥社團研究完美結合。”
雪兒雙手捧著一本泛黃、紙張有些脆弱的手抄本,眼睛瞪得大大的,興奮地對大家喊道。
張溪一聽,眼睛瞬間放光,像只敏捷的小鹿般趕忙湊過去,急切地說道:“真的嗎?快給我瞧瞧。要是能依據(jù)這個,再找到合適的草藥,我們肯定能研究出更高效、更實用的凈化裝置?!?/p>
周震則在一旁專注地整理著關于野外生存和工具制作的書籍,他一邊整理,一邊嘴里念叨著:“這些書里藏著好多實用技巧,等學校正式開課了,我一定帶著大家好好實踐,讓大家能更快、更好地適應這顆星球的惡劣環(huán)境?!?/p>
何燕則全神貫注地收集那些和文化藝術相關的書籍,她一邊整理,一邊在心里構思著,計劃著根據(jù)這些書籍中的內(nèi)容,編寫一些精彩紛呈、貼合大家經(jīng)歷的劇本和歌曲。她轉過頭,對身旁的張倩和張溪說道:“這些書能極大地豐富我們的文化活動內(nèi)涵,讓大家更深入、更透徹地了解我們的歷史和不屈不撓的精神?!?/p>
清華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大家忙碌而專注的身影,心中滿是欣慰與感動。他深知,這些書籍不僅僅是紙張與文字的組合,更是大家對學校、對未來滿滿的希望。整理完書籍后,他們用繩子將書籍一捆一捆扎好,小心翼翼地搬運到學校的圖書館??粗究帐幨幍臅苤饾u被擺滿,一本本承載著知識與希望的書籍整齊排列,大家仿佛透過這些書籍,已然看到了學校未來書聲瑯瑯、人才輩出的繁榮景象。
然而,清華心里明白,僅僅有了書籍還遠遠不夠。要讓這些知識真正傳遞到每一個孩子的心中,還需要制定詳盡周全的教學計劃,培養(yǎng)一批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教師。于是,清華召集姜山、周震、閆濤、雪兒、何燕、武文、張倩、張山、張溪、魏安娜等伙伴們開了一個重要會議,專門討論學校未來的教育規(guī)劃。
“我們要依據(jù)大家的特長和興趣愛好,精心設立不同的課程體系。”
清華站在眾人面前,神情嚴肅而認真地說道,“比如周震,你在野外生存和工具制作方面經(jīng)驗豐富、技藝嫻熟,就可以挑起實踐課程教學的大梁;張溪,你對中藥研究情有獨鐘且頗有心得,中藥社團的課程就由你來主導;何燕,你在文化藝術方面見解獨到,組織文化活動和相關課程的教學便非你莫屬?!?/p>
大家紛紛點頭,對清華的提議表示贊同,隨后各自踴躍地提出了一些關于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的寶貴建議。姜山建議在實踐課程中增加模擬災難應對環(huán)節(jié),提高大家的應急能力;閆濤提出可以在中藥社團課程里加入實地采藥辨認的實踐活動;武文則認為文化活動課程可以邀請老一輩講述過去的故事,豐富課程內(nèi)容。會議持續(xù)了很久,大家的討論氛圍越來越熱烈,思維的火花不斷碰撞,對學校未來的教育規(guī)劃也在這激烈的討論中變得越發(fā)清晰、完善。
會議結束后,清華和伙伴們走出會議室,此時夜幕已經(jīng)悄然降臨。皎潔的月光灑在校園的建筑上,給整個學校披上了一層夢幻般的銀紗。他們靜靜地望著眼前的學校,心中滿是使命感與責任感。清華在心底暗暗發(fā)誓,一定要將這所學校建設成一個知識的神圣殿堂,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這里汲取知識的養(yǎng)分,茁壯成長,為這顆星球的未來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
第二天,晨曦的微光剛灑向大地,清華就已從睡夢中醒來。他翻身坐起,目光透過帳篷的縫隙,望向那已具雛形的學校,眼神中滿是期待與堅定。簡單洗漱后,他快步走向集合點,只見伙伴們也都精神抖擻,陸續(xù)趕來。“大家都準備好了嗎?今天咱們要為學校的開學做好各項準備,這可是關系到未來的大事!”
清華的聲音洪亮且充滿力量,在清晨的空氣中回蕩。眾人紛紛點頭,眼中閃爍著干勁。
清華手持掃帚,率先走進一間教室。教室里彌漫著淡淡的塵土味,地上散落著些許施工殘留的碎屑。他彎下腰,從教室的角落開始,一下一下認真清掃著地面,每一個動作都干脆利落,不放過任何一處灰塵。掃帚掃過地面,發(fā)出
“沙沙”
的聲響,像是在奏響一曲勞動的樂章。姜山和張山則拿著抹布,爬上梯子,仔細擦拭著黑板,他們用力地擦拭著每一個角落,不放過一絲污漬,黑板很快就變得光亮如新。張倩和何燕則專注于整理桌椅,她們將桌椅一一擺正,調(diào)整間距,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有舒適的學習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