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自當將兵力都調到并州,冀州來,以待天下大亂,揮師南下,逐鹿中原。
最后,王越宣讀起了幽州官員的變動,以及任命。
“任命戲志才為幽州治中,荀彧為幽州主簿,郭嘉為幽州別駕,
任命國淵為農業(yè)從事,甄儼為簿曹從事,張世平為薄曹書佐,蘇雙為功曹書佐。
任命侯賽為涿郡太守,諸葛珪為廣陽太守,趙商為代郡太守,公孫方為上谷太守,邴原為遼西太守,華歆為右北平太守,崔林為漁陽太守,鮮于輔為玄菟太守,鮮于銀為樂浪太守。
以上諸郡常駐兵馬一千,負責鎮(zhèn)守各郡要道,除此之外,各郡再另外招募郡兵一千,負責管理郡內治安。
任命文丑為天闕城護衛(wèi)統(tǒng)領,領三千重甲步兵,一千弓箭手,一千弓弩手,共計五千人馬,負責護衛(wèi)天闕城。
任命典韋為九龍城護衛(wèi)統(tǒng)領,領三千九龍衛(wèi),負責守衛(wèi)九龍城。
任命趙風為幽州兵曹從事史,兼遼東郡太守,
任命荀諶為遼東長史,田豫為遼東主簿,田疇為遼東功曹史,
任命張白騎為遼東都尉,裴元紹,張牛角皆為都尉丞。
遼東郡常駐兵馬四萬一千人,其中騎兵一萬人,步兵三萬人,郡兵一千人,皆由遼東太守趙風執(zhí)掌。
張白騎,裴元紹,張牛角三人從旁協(xié)助輔佐?!?/p>
趙云在幽州一共布置了六萬七千人馬,其中騎兵一萬人,步兵四萬七千人,郡兵一萬人。
別看這幽州布置的人馬不少,多于冀州,并州兩地,但是,大多數(shù)的兵力都被趙云部署在了遼東郡。
至于趙云為何如此布置,原因有兩點,
第一,那就是遼東郡境內,有著眾多外族人要管理,不布置重兵真的不行。
第二,遼東郡臨近東面的高句麗,扶余等外邦之國,雖然他們目前還算老實,但是不保準他們以后會有所動作。
所以,趙云愣是往遼東郡安排了四萬多兵馬,由其兄長趙風統(tǒng)領調度。
其實,整個幽州的兵馬細數(shù)下來,刨去遼東郡的四萬一千人馬外,幽州其他各郡的兵馬加起來,也才不過才兩萬六千人馬,
就這還是算上了九龍?zhí)礻I城的八千人馬呢!若是不算的話,駐守幽州各郡的兵馬加起來,只有區(qū)區(qū)一萬八千人而已。
可想而知,如今幽州各郡是有多空防,不過趙云這么做,也并無不妥,因為如今的幽州再無內憂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