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是一步慢步步慢,從明軍的三弓床弩發(fā)射出去的那一刻起,準格爾三部的結局就已經(jīng)定下了。
三輪各兩百五十門間隔十余米的飛雷炮陣開始咆哮了。
第一輪飛雷炮發(fā)射中,第二、第三輪開始了沖鋒。
第二輪在第一輪飛雷炮的前方三十米左右停下,飛雷彈從眾軍士頭頂呼嘯飛過。
當?shù)诙喭O潞?,第三輪依舊在沖鋒著,依舊是三十米的間隔。
三十米的距離,在眾軍士的有序的沖鋒中也就是五六息的時間,這不是他們的極速,而是三輪飛雷炮陣配合的速度。
只是十余息的時間,飛雷炮陣的第一輪組的飛雷彈就已經(jīng)落到了準格爾陣地的壕溝與土墻前后了。
兩百五十顆飛雷彈落在寬兩千余米、縱深二三十米的區(qū)域內(nèi)齊齊炸開。
一團團熾熱、刺眼的火球在地面一兩米的空中噴薄而出,金色的火光飛濺,一朵朵小號的黑色蘑菇云升騰。
無盡的鉛子朝著四周呼嘯著,氣浪朝著周邊擴散著,凡是在爆炸范圍內(nèi)站著的軍士就沒有幸免的。
不是被炸成四分五裂,就是被鉛子打成篩子,再不就是被沖擊波震的五臟六腑移位、七竅流血。
土墻被爆炸的飛雷彈直接或者沖擊波給弄的滿是缺口,甚至不少巧合落在上面的,直接將其炸塌了。
壕溝里的情況好一些,畢竟只要不是直接落進了壕溝內(nèi),只要不抬頭,那就造不成傷害。
只是聲音有些大,耳膜生疼而已。
嗯……灰塵也大了很多,視線都模糊了。
哪怕是巧合掉進壕溝中,爆炸威力也沒有地面強,因為壕溝中人員密集,爆炸的鉛子被前面的人擋住大半、沖擊波也是,但被擋住的人死的慘狀要比地面上慘太多了。
被炸的四分五裂就算了,還要在死前被打成為篩子。
可若是露頭攻擊,就要先問問是你的弓箭快,還是飛雷彈爆炸的鉛子快了,頭盔是硬,但能擋住面頰、喉嚨嗎?
你以為躲在壕溝就沒事兒了?
不,你錯了,而且還是大錯特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