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倍利潤,驚人稅收
“商人們則是選擇了其余六類,其中金銀是四成,大約是兩百八十萬兩左右,是本錢和成本的兩倍。
至于為什么選擇現(xiàn)銀,一是需要本錢回大明繼續(xù)收購物資,二是少交一些稅,畢竟我們是按離港和進港貨物價格算的!
其六成余皆為貨物,大概是四百萬兩左右,這些貨物運回大明后粗略估算至少能翻四倍以上,價值一千六百萬兩?!?/p>
我的天……
大堂內(nèi)眾人心中齊齊爆了粗口,崇禎也不例外。
知曉海貿(mào)賺銀子,沒想到竟然這么賺,一來一回翻了十三倍,而且還是商人提了兩百八十萬兩現(xiàn)銀的情況下,否則就達到了恐怖的二十倍。
難怪朝廷下達了那么多次的禁海令,走私依舊是絡(luò)繹不絕了,簡直就是暴利。
“陛下,這是自鄭和下西洋以來大明朝廷首次進入非洲,物以稀為貴,其次則是我們趕走了海外三國,讓他們重獲自由,所以我們開價他們也沒有怎么還價。
等到商隊來往趨于穩(wěn)定和商隊數(shù)量的增加之后,現(xiàn)在稀有的就會慢慢變成正常的價格,臣以為三倍已經(jīng)是頂天了。
因為他們可從海邊層層轉(zhuǎn)運至非洲中部的國家,那是我們商隊到不了或者不愿意去的地方,高價格他們可以轉(zhuǎn)嫁到中部的權(quán)貴手中。
可貨物到大明之后,就沒法層層轉(zhuǎn)了,尤其是大明如今的大旱范圍越來越廣、越來越嚴(yán)重,翻倍就算是往高了估算的。
扣除貨物成本、運輸成本、人力成本、關(guān)稅等等,一趟來回估計能有一倍的利潤。
當(dāng)然也不排除某種貨物是真正的極為稀少、珍貴,如象牙等,還有易碎易消耗品,如瓷器、絲綢等等,或許價格會居高不下?!?/p>
眾人點了點頭,表示贊成。
物以稀為貴這個道理放在哪里都不會過時。
“洪大人所言極是,不過我估摸著至少還有五年到十年的緩沖期!”
“的確是,非洲很大,至少有數(shù)十、上百個國家和政權(quán),人口少說也有上億,我們現(xiàn)在只去了東非,還有西非、南非、地中海南岸等等。”
“對,除了這個還有葡萄牙、西班牙等歐洲諸國呢,那邊比非洲富有多了,算下來至少還有十年時間,即便如此,十年后依舊算是高利潤的?!?/p>
……
“你們格局都太小了些!”
一直聽著眾人討論的崇禎突然出聲了,眾人皆是看向了皇帝,眼中微微疑惑。
不待眾人出聲,崇禎道:“按照西班牙等國的口供,除了我們所在的亞洲以及他們本土所在的歐洲外,他們殖民了非洲、南美洲、北美洲,三大洲少說也有兩三億人口。
除了這三大洲外還有沒有他們和我們尚未發(fā)現(xiàn)的大洲?
有沒有的先不說,已經(jīng)知道的這三洲的三億人口需要多少物資?荷蘭有一萬五千艘商船在海上航行,就足以說明了那邊的繁榮和需求。
我們有蒸汽機商船,日行五百里,以后甚至能日行千里,現(xiàn)在能走四五萬里以后就能走十萬里,到達各大洲。
我們可以去他們那里,他們卻沒法來我們這邊,我們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換句話說,我們掌握著定價權(quán)。
大明隨便一件中等的東西拿出去那都是珍惜之物,都能賣出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