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爾,我且問你,如果我們集結三部的兵力留在伊犁河谷,能不能與東邊來的明軍對決?最后的結果是什么?”
聽著和鄂爾勒克的問題,巴圖爾微微思索了幾息:“兵力上剛剛已經分析了,七萬左右;
如果真的決定留在伊犁河谷,那么還能再從三部……不對是兩部,特克斯那邊沒有跟上來的是指望不上了,
我們兩部來算,至少還能強制征召三到五萬,總得算下來至少在十到十二萬之間。
明軍目前已知的是五萬多,新源那邊估計也是兩三萬,估計是七八萬左右,看守特克斯和新源至少的萬人以上的精銳,可用之兵就是六七萬。
如果我們分兵兩萬守住隘口,不讓大玉茲的兵力進入伊犁河谷,那么就是十萬對六萬左右;
如果我們在伊犁河谷迂回,那么特克斯和新源兩部趁著機會還能征召兩到三萬左右,我們雙方的兵力比是二比一。
糧草補給方面,我們占據主場,不缺補給,大明雖然從后方補給不及時,但這種時候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直接劫掠牧民就是了,也不缺。
軍需補給,現在我們三部有皮夏利火繩槍兩千支,突厥式火繩槍八百余支,三眼銃八百余支,回回炮一百八十門,火龍箭和燃燒箭三百三十座;
明軍方面不清楚,但數量應該是遠遠的超過我們,且他們那種遠程爆炸火器威力驚人,火器上我們處于絕對的劣勢。
這種局勢下雙方都難補給,不對……如果持續(xù)個十天半個月,到了四月初,東邊山上積雪融化一些,明軍就能從后方補給,我們處于劣勢了。
士氣方面,我們是生死存亡,又被一直視為軟弱的明軍逼到這種地步,將士們肯定會奮力拼殺的;
而大明與我們仇恨已久,找到了這么一個圍殲我們的機會,高額賞賜和戰(zhàn)功,肯定是將不畏戰(zhàn)兵不為死;
士氣方面不好說,但打的越久明軍的士氣就會越旺盛,馬革裹尸還在以前那是空話,但現在的大明那是實打實的,戰(zhàn)死那是榮譽。
如果僅僅是上面這幾點來看,我們雙方應該是五五開。
但如果明軍拿牧民們來當肉盾消耗我們的火器和箭矢等等呢?或者拿牧民來威脅我們的軍士呢?
拿一個兩個、一百兩百人威脅,會激起軍士的怒火,提升我們的戰(zhàn)力,但拿幾千幾萬牧民來威脅,將士們估計就會奔潰的。
所以,綜合算下來,我們如果留在伊犁河谷內與明軍周旋,最終我們傷亡八九成,其余逃入兩側山脈之中,明軍可能傷亡在三四成。
聽清楚了,我說的這種情況是在十天之內能與明軍對決的基礎上。
大玉茲封鎖了隘口,牧民們逃不出去,依舊被奴役?!?/p>
“你這個估算和我估算的差不多,伊犁河谷縱深足夠了,但橫向不夠,百余里寬度根本就逃脫不了大明的追擊。
如果天氣再熱一些,兩側冰雪融化,橫向倒是能達到幾百里,也足夠迂回了,可惜了……”
聽著巴圖爾的分析,和鄂爾勒克點了點頭,嘆息了幾句。
隨即又問道:“那沖破隘口逃出去的可能性呢?”
“除了兵力外,其余的就和在伊犁河谷的差不多了,兵力只有七萬,如果按照之前的猜測大玉茲的精銳就在后面等著我們全力沖擊隘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