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shè)講武堂效果好,以后再改武科制度或者取消都行,但朕想那估計是二三十年后的事情了,現(xiàn)在談還為之尚早?!?/p>
想了想,劉宗周道:“臣明白了!”
“陛下,臣大力支持!”
英國公張維賢表態(tài)了,講武堂對他來說沒有太大威脅。
只要張家不犯錯,就是世襲的第一國公,掌控京營,無所謂從講武堂出來的是什么人。
“陛下,臣也同意!”
忠貞侯秦良玉也表示同意,她馬家和秦家的實力還算可以,但卻沒有世襲。
以后家族子弟進入軍中,要么從基層苦巴巴的熬,要么走武科,前者危險大,后者壓力大。
但如果開了講武堂,家中子弟從小由他們先行教導,進入的機會總比別人要大一些的。
見英國公和忠貞侯都同意,其他幾位內(nèi)閣和尚書雖然有想法,但也只能同意。
“既然諸位沒有意見,那講武堂的事情就這么定了,講武堂掛在兵部下面,兵部負責制定詳細方案,速度要快?!?/p>
李邦華給了回應(yīng),新任的兵部尚書侯徇還沒有到任,只能他先接著。
“對于講武堂,朕還要多說兩句?!?/p>
崇禎說到這里,沉頓了一下,雙眼緊緊的盯著群臣,群臣的壓迫力瞬間高了幾個臺階。
“歷朝歷代,治世重文輕武,亂世重武輕文的輪番上演,到底是什么原因,諸位有沒有好好想過?”
“文官,乃至皇帝眼中,武官向來不知仁義道德為何物,戰(zhàn)場殺敵,功勛卓著者為首。
天子?彼可取而代之!皇帝害怕武將反叛?!?/p>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朕不這么認為?!?/p>
崇禎悠悠的嘆了口氣:“歸根到底,還是權(quán)力之爭,否則為什么會出現(xiàn)文人相輕,武人相重?”
“說武官會反叛,那文官就不會?文官節(jié)制武官,文武勾結(jié),會不會更可怕?
難道武將都是天生的反骨?骨子里根本就沒有忠君愛國的思想?
能做到一軍之統(tǒng)帥的,哪個沒有飽讀經(jīng)史子集,
文可死諫,武亦戰(zhàn)死,難道只是一句空話嗎?”
“你們是不是想著等馬踏建奴后,就可以馬放南山,刀槍入庫,解甲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