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民小心翼翼地將媽媽剛剛砌好的開水端過來遞給叔叔,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說道:“噓噓(叔叔)!您看,我砌的這個爐灶最大的優(yōu)勢,那就是鍋受熱速度超快而且還特別省柴呵……”
鄒水根聽后不禁喜笑顏開,豎起大拇指夸贊道:“嘿喲,建民不錯嘛!你這都可以出師啦!要知道,砌鍋灶可是一門技術(shù)活,其中最難掌握的部分就是讓方鍋不僅能快速受熱,還要保證鍋堂里的熱量分布均勻。從這點來看呀,你現(xiàn)在的水平簡直比那些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傅還要厲害呢,哈哈哈哈……”
就在這時,一陣爽朗的笑聲遠遠傳來,人還沒進屋聲音卻先飄了進來:“老遠就聽到你們談?wù)摬恍堇?,鏡源(正元),原來你也在這里?。 闭f話間,小叔叔鄒水山邁著大步走進屋里。
他們都是應(yīng)鄒水金的邀請而來,今天齊聚于此的目的便是作為證人見證鄒建民的分家儀式。這可是客家地區(qū)一直傳承至今的分家禮數(shù)文化,蘊含著深厚的家族情感與傳統(tǒng)習俗。
眾人紛紛上桌落定,圍坐在那張陳舊但充滿溫馨回憶的木桌旁,開始熱烈地討論起關(guān)于爐灶以及分家的種種事宜。大家各抒己見,有的提出對爐灶改進的建議,有的則分享自己對于分家流程的見解。
與此同時,廚房里傳來陣陣忙碌的聲響。付曬花系著圍裙,手腳麻利地開始準備午餐所需的食材。她熟練地拿起菜刀,“噠噠噠”地切著各種蔬菜,刀光閃爍之間,一堆堆整齊的菜段便已備好。按照客家人的規(guī)矩,今天的午餐必須要用新建的爐灶來烹飪菜肴,以迎接這個特殊日子帶來的全新開始。
鄒建民小心翼翼地將那口嶄新的鐵鍋和方鍋反復清洗著,一遍又一遍,直到它們變得一塵不染、光潔如新為止。接著,他緩緩地往鍋中倒入清澈的水。隨后,他趕忙去協(xié)助母親,把那個用于蒸飯的木制飯蒸輕輕地放置到鍋內(nèi)。
緊接著,鄒建民動作熟練地打開飯籮,將其中尚未完全成熟的米飯胚輕柔地倒入飯蒸之中。一切就緒后,他仔細地蓋上飯蒸蓋子,并再次向鍋爐里添加了幾根干燥的柴火,以確?;饎萃?,能讓米飯蒸熟。
就在這時,鄒水金從菜地里采摘蔬菜歸來。他略顯疲憊,但仍面帶微笑,先給自己斟滿了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水,然后悠然自得地坐在一旁,與兩個弟弟以及妹夫愉快地閑聊起來。
沒過多久,汪美芳懷抱著可愛的兒子也結(jié)束了在外的閑逛回到家中。當她踏入廚房時,驚訝地發(fā)現(xiàn)屋子里竟然聚集了如此多的長輩。她急忙輕聲教導兒子認識這些親人:“浪浪呀,快看這邊,這位是舅公哦,來,快跟舅公打個招呼”令人驚喜的是,年幼的小鄒浪十分乖巧懂事,他眨動著那雙明亮的大眼睛,竟然微微地點了點頭,仿佛聽懂了媽媽的話語一般。
看到這一幕,鄒水根不禁開懷大笑道:“哈哈,瞧瞧這孩子,可真是太討人喜歡啦!快到二爺爺這兒來,讓二爺爺抱抱”
“快叫二爺爺……還有小爺爺喲”汪美芳歡快地教著兒子,一個一個地讓他叫長輩。這可把幾個老頭子給高興壞啦……
廚房里彌漫著陣陣香氣,誘人的飯菜被精心烹飪完成后,一一擺放在餐桌上。付曬花一邊將最后一道菜肴端上桌,一邊轉(zhuǎn)頭詢問道:“水金呀,貴富娘舅有叫他過來七飯嗎?”
鄒水金連忙點了點頭,應(yīng)聲道:“叫啦,建民!快去看看舅公來了沒有?”
話音剛落,付正元抬起頭,便瞧見鄒貴富面帶微笑、步伐輕盈地走進了廚房。他熱情地招呼道:“娘舅,您快到這邊來坐下。”
鄒貴富舉止文雅地走到桌前緩緩落座。由于他不勝酒力,于是與鄒水根以及付正元三人一同選擇飲用清涼爽口的汽水。
與此同時,鄒水金則陪著弟弟鄒水山小酌起了白酒,兩人談笑風生,氣氛十分融洽。
而一旁的鄒建民既不沾酒,對飲料似乎也興致缺缺,只見他徑直拿起碗給自己盛好了米飯。
這時,舅舅付正元朝著正在忙碌的汪美芳高聲喊道:“美芳!快來一起上桌七飯呀!”
聽到呼喊聲,汪美芳停下手中的活兒,臉上綻放出一抹溫柔的笑容,回應(yīng)道:“你們長輩們先吃吧!我們稍等一會兒,你們可要多吃點菜喲!”
鄒水根聞言哈哈大笑起來,調(diào)侃道:“那下次可得嘗嘗美芳做的蒸粉菜啦!”
汪美芳笑著答道:“好嘞,叔叔!下次您來家里做客,我一定燒這道菜給您品嘗!”
鄒建民面帶笑容地開口說道:“等到今日分家結(jié)束以后呀,晚上就讓美芳給你們蒸美味可口的辣椒包嘗嘗,就算是我這新家開火請你們來的第一批客人啦?!彼贿呎f著,臉上的笑意愈發(fā)濃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