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這次夏峰讓李鐵軍開來兩輛拖拉機,費了好大勁才把這些酒裝上拉走。
在1986年之前,四九城生產(chǎn)的二鍋頭原漿酒度數(shù)大多在六十五度左右。
那時候,小酒館和各大供銷社賣的散酒,很多都被自行稀釋過。
老百姓要是想喝到純正的六十五度二鍋頭,只能花1塊5買一瓶瓶裝酒。
而且當(dāng)時銷售渠道比較單一,六十五度的二鍋頭也就成了北京二鍋頭的特色和傳統(tǒng)。
1986年之后,為了響應(yīng)提倡喝低度酒、培養(yǎng)新飲酒習(xí)慣的號召,
北京二鍋頭的度數(shù)從六十五度降到了五十五度。
這也是夏峰想著多存些酒的原因,在他看來,這年頭錢不算啥,物資才是最重要的。
未來三年自然災(zāi)害期間,除了茅臺,好多酒廠都停產(chǎn)了,
一直到1963年才全面恢復(fù)生產(chǎn)。
1966年風(fēng)波之后,許多傳統(tǒng)釀造工藝遭到破壞,
不少酒廠的傳統(tǒng)工藝都是在80年代以后才慢慢恢復(fù)的。
夏峰就想著趁著現(xiàn)在,多存一些用傳統(tǒng)工藝釀造的酒。
看著車里那些二十斤裝的酒壇子,夏峰笑得眼睛都快瞇成一條縫了。
老陳這人夠仗義,還賣給夏峰2000斤清朝末年的陳釀老酒,
一壇才賣20塊錢,對如今的夏峰來說,這價格便宜得就跟白送似的。
錢大寶這次沒跟夏峰一起回來,被陳副廠長給留下了,帶去的那一袋子禮物也給了大寶。
眾人返程的時候,一路上小心翼翼,生怕碰破了酒壇子,
平時一個半小時的路程,這次愣是走了三個小時。
夏峰讓人把酒都搬到了他在前門的院子里。
“嘿嘿,夏爺,您瞧瞧這酒……”
李鐵軍和李鐵山哥倆搓著雙手,滿臉期待地看著夏峰。
夏峰見狀,忍不住樂了:
“老李、鐵山,沒想到你倆這么愛喝酒??!
這批酒我本來打算賣掉的,不過都是原漿酒,你們就留著自己喝吧。
先拉走一缸57年的新酒,明天再來,我給你們準備200斤1952年的。
你們可別嫌少,咱家里愛喝酒的人太多,酒都不夠分的。
這65度的二鍋頭,就當(dāng)給你們開個好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