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
當古青云從主臥中推開門,他就又來到了書房,面臨同樣的死尸。
而這一次,他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無法用修改時間來解決。
不過由于薛聽濤另一邊沒有堵門,所以他完成了尸體的處理。
然后,就是第三次事件,發(fā)生在客廳中。
至于這次事件來臨前,是否也有腳步聲從客廳走過,他根本沒聽清。
但遭遇的事情是相同的,尸體在此,三分鐘內(nèi)解決。
而前兩次的處理方式,也在試探過后發(fā)覺無效化。
所以,古青云處理第三次事件的方法,是砸碎自己手腕上的手表。
他又成功了。
所以,季禮出的題目就是圍繞三要素來展開:尸體、時間、地點。
但每一次事件的解法,都必須是新途徑。
這就導致古青云的應變方式,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少。
而在一次又一次的三分鐘折磨間,他的體力、乃至精神都被大大損耗。
23點31分,他又來到了廚房。
這一次,他幾乎直接忽視了靠在米袋上的那具尸體,直接將左手拍在灶臺上。
手表沒了,但計時器卻烙印在手背上面。
新的破解之法很容易,只要將其斬斷即可。
但現(xiàn)在古青云要思考的事情,已經(jīng)不能局限在這第四個事件上面。
古青云開始明白季禮的用意了,他就是想拖死自己。
如果將1605房間看做是一個大任務,那這里面就是套著一個又一個小任務。
盡管小任務的解法簡單,可卻勝在沒有數(shù)量限制,但解法是有極限的。
古青云很聰明也很機智,但他不能確保每一次都能在三分鐘內(nèi)找到答案。
所以,從微觀來看季禮的題不難,可宏觀上這就是一個無解題目。
古青云就是一只被粘在蜘蛛網(wǎng)上的飛蛾。
掙脫一根根蛛絲很容易,可想要徹底飛走,根本絕無可能。
到頭來,無非是耗盡心血,被步步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