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11月23日,尼克斯隊將坐鎮(zhèn)主場麥迪遜廣場花園,迎戰(zhàn)費城76人隊。
提起76人,就不得不提那個永遠的答案——阿倫·艾弗森。
還有他的主教練,拉里·布朗。
作為一名穿越者,林銳很清楚,在拉里·布朗的手下打球,尤其是作為一個需要球權的外線核心,那滋味絕對不好受。
這貨固執(zhí)得像頭驢,他認定的想法,誰也別想改變。
無論他執(zhí)教哪支球隊,球隊的戰(zhàn)術體系都得打上他深深的烙印——強調(diào)防守,強調(diào)紀律,進攻端則相對保守,甚至可以說是死板。
林銳記得,前世的籃球論壇上,關于拉里·布朗的評價,總是伴隨著“扼殺天才”、“進攻便秘”之類的詞匯。
尤其是在76人時期,他寧愿讓艾弗森場均出手二十五六次,累得跟狗一樣,也不愿意或者說,不知道如何為艾弗森引進一兩個能真正分擔他進攻壓力的幫手。
人們津津樂道的是艾弗森孤膽英雄般地將76人帶進總決賽,卻也扼腕嘆息他那被過度消耗的身體和短暫的巔峰。
艾弗森,這個名字本身就代表著一段傳奇。
1975年出生于弗吉尼亞州漢普頓,從小在貧困和暴力充斥的環(huán)境中長大。
籃球,是他逃離這一切的唯一途徑。
96黃金一代的狀元秀,以不到1米83的身高,卻擁有著風馳電掣的速度,眼花繚亂的過人,以及一顆永不服輸?shù)拇笮呐K。
“答案”,是他的綽號,也是他的人生態(tài)度——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他總能給出自己的答案。
地壟溝發(fā)型,滿身的文身,寬大的衣褲,他挑戰(zhàn)著聯(lián)盟的著裝令,也引領著一代年輕人的街頭文化潮流。
愛他的人,為他的桀驁不馴和孤膽英雄氣概而瘋狂。
恨他的人,指責他的特立獨行和所謂的“毒瘤”打法。
但無論愛恨,誰也無法否認,阿倫·艾弗森是NbA歷史上最具觀賞性和影響力的球員之一。
他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一支球隊,也扛起了一座城市的希望。
今晚,林銳就將直面這位傳奇。
麥迪遜廣場花園的燈光璀璨。
尼克斯隊的球員們在進行著賽前熱身。
比賽很快開始。
76人的首發(fā)陣容中,除了艾弗森,還有肯尼·托馬斯、埃里克·斯諾、阿隆·麥基和薩繆爾·戴勒姆波特。
講道理,03-04賽季的76人,這套陣容給艾弗森,簡直是地獄難度開局。
勒布朗新秀賽季的騎士隊,雖然也被吐槽幫手cbA,但好歹有布澤爾這種未來全明星級別的,大Z也是個能穩(wěn)定輸出的內(nèi)線。
76人這套呢?埃里克·斯諾,防守悍將,組織尚可,但進攻端,你不能指望他太多。
阿隆·麥基,同樣是防守尖兵,偶爾能神經(jīng)刀一下,但常規(guī)火力輸出基本沒有。
肯尼·托馬斯,藍領大前鋒,勤勤懇懇,籃板和防守都在線,得分?那得看天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