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沒多想,趙大娘低頭看著手中那三張百元鈔票,嘴角上翹,眼睛瞇著,喜悅毫不掩飾的浮現(xiàn)在臉上。
……
帶著固靈藍,還有草鞋回到家中。
張浩仔細的將這兩樣東西放好,坐在自己房間的餐桌旁,給自己倒了杯水,一飲而盡。
放下杯子,他甚是滿足的長舒一口氣。
現(xiàn)在萬事俱備,只欠東……呸,不,就等走山了。
在走山人眼中,東風這個詞語并不好。
原文為【走山不言風,恐將東風送?!?/p>
【走山言風,入山迷目,困于山,則成山魁】
書中解釋為,在走山的時候,一旦山中起風,還是起東風,那就是不好的征兆,意味著今天的走山將不會順利,也有可能會在山中迷失方向,成為另一種形式上的“走山人”。
像是這樣的禁忌還有很多,例如什么喊山不喊人,非血親不雙行等等,以及在走山時,不可言山神,不可言精怪,不可大聲喊嚷,不可說一些固定的詞語。
最重要的,不可在隨意扔垃圾,吃食,還有從外界帶進山中的一切東西。
這就是古籍當中所記載的那句話,【山外之物不可留,恐驚山靈,惹山鬼。走山人輕則空手歸,重則固為山靈。】
古籍中的解釋是,山中一切皆有靈,如若因為走山人的出現(xiàn),將外界的東西帶進去并沒有帶走,將會破壞山中萬物的靈,引起山神,還有山中靈的不滿。
那么下一次走山時,輕則走山不尋物,山中靈避而離開,走山人空手而歸,重則山神怒,成為“守山人”。
不得不說,關于走山的風俗,習俗,規(guī)矩等等,確實很多,古籍中都一一記載著。
張浩也不能完全記住,時不時就要拿起來重新溫習一遍。
在他看來,打定了主意要做走山人,那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各種風俗,習俗,還有規(guī)矩等等,也都是要遵守的。
畢竟,那都是老一輩走山人,用他們的生命,用無數(shù)次的身處險境,無數(shù)次的走山經(jīng)歷,總結出來的一條有一條的經(jīng)驗,總是有其道理存在的。
想到此處,他再次拿起【走山游記圖錄】,耐心地,沉浸其中的溫習了起來。
他要趁著正式走山前,更充分的了解一下這些前輩們總結下來的知識與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