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認真的嗎?這跟勵志有什么關(guān)系。”
“我怎么聽著那么想笑呢?”
“不是,我沒想明白,他們怎么這么恨我們啊,簡直好像恨之入骨一般?!?/p>
“我也搞不通,我們又沒惹他們,哪里來那么大的恨意。”
“是啊,我聽人說,這些國家經(jīng)常來我們這里朝貢,我們還給他們還禮,給的還都是好東西,不止如此還派人過去幫他們治理國家,他們難道不應(yīng)該感激我們嗎?”
“呸,真是一群白眼狼,記吃不記打!”
永樂年間。
已經(jīng)讓好大兒去集結(jié)兵馬的朱棣也表示不理解。
在天幕出現(xiàn)前,他對于朝鮮的印象其實還是非常不錯的,對他和對大明的態(tài)度實在是沒話說。
怎么到了后世就變成那樣子了。
還有安南也是,他們可是自己經(jīng)常上書要歸服王化,哭著喊著想要被納入大明的版圖中。
現(xiàn)在怎么都成這樣子了。
那么日韓越南包括整個亞洲文化圈,為什么有那么多國家這么討厭華夏呢?
歸根結(jié)底是逃不過原生家庭的影響,他們就像是不被看重、被趕出家門的庶子或者說家生子,對于華夏這個老父親心態(tài)復雜到了極點,既愛又怕
歐洲的羅馬活在各個國家的心中,大家都說自己是羅馬正統(tǒng)的后裔,而亞洲的羅馬一直都在
對于東亞人來說,他們的羅馬從未消失過,換句話來說就是你可以接受一個族譜的祖宗,但不能接受一個在你身邊的祖宗
東亞文化圈中的所有國家都希望華夏消失,但如果真的消失了,那么他們又都會搶著去當華夏,為此打出狗腦子也在所不惜
哦~
懂了~
這么一說許多人瞬間恍然大悟了。
就是以為自己行了唄。
覺得以前當過華夏的兒子這件事有些丟人了,所以才會弄出一副這樣擰巴的狀態(tài)。
我呸!
你們還想成為華夏,也不撒泡尿照照鏡子!
為此他們不得不跟華夏進行切割,日本人倒還好,雖然學華夏但總歸也形成了自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