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痛斥這種口吻,也只有薯條君自己心里想想了,為了保障上報途徑的可用性,薯條君十分小心的斟酌了報告的語氣和內容。
大概意思就是,內務部特別部隊薯條營,依靠特殊情報渠道,獲知了德軍主力進攻方向。然后扯上方面軍的反擊計劃,要求第六集團軍能夠在合適的時間,向北部敵人,發(fā)動打擊,以策應總體反擊計劃巴拉巴拉。
然后還在發(fā)送時,同意了系統(tǒng)聲稱可以提高這條報告作用的權限申請。
即批準系統(tǒng)可以使用薯條旅當前一切權限,以優(yōu)化這條報告的內容。
(薯條君作為薯條旅旅長,事實上擁有比系統(tǒng)更高的權限,雙方關系接近軍事主官與后勤部門的關系。)
于是第6集團軍司令部,收到的報告,就變成了有朱可夫簽名的西南方面軍司令部命令,要求第6集團軍抽調部分兵力(指機械化第4軍),按照新的反擊時間點,向拉杰霍夫方向攻擊。
然后系統(tǒng)還貼心的附加了,印有內務部絕密情報標志的,薯條君在此前行動中獲得的情報。
甚至包括如下幾條,沒有真正情報意識的薯條君,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獲得了的情報:
德第48裝甲軍,正從拉杰霍夫一線向杜布諾進攻。
(薯條君在第一階段第二個關鍵點行動中,由“無線電”獲知的情報
一直在默默扭動旋鈕的“無線電”,像所有第二戰(zhàn)線戰(zhàn)士一樣,不僅僅是在嘗試完成薯條君的不可能命令,還額外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
德第14裝甲軍,正在從俄羅斯拉瓦與斯特魯米洛夫,兩個筑壘區(qū)域之間,向利沃夫東北部進攻。
(薯條君命令部隊摧毀德軍卡車和油罐時,由狙擊兵“狙擊手”,從德軍車隊指揮官身上找到的補給文件中獲知的情報。)
德第3裝甲軍正在攻擊盧茨克
(反坦克第一旅旅長,想當然的認為薯條君,既然是收到反擊命令前來,并沒有直接告知薯條君的情報)
最終這條信息量爆炸,權威等級極高的報告,成功讓正在針對自己轄區(qū)內,德軍相對“微弱”進攻組織反擊的第6集團軍,部分修改了行動計劃。
雖然最后依然受困于蘇軍糟糕的通信系統(tǒng)與混亂的指揮,沒有落實下去多少,但是無疑再次提升了,蘇軍這次原本十分糟糕反擊計劃的協(xié)同性。
(德軍相對“微弱”進攻的解釋:這當然不是說德軍對于這一方向的進攻不夠猛烈。
而是因為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因為自身裝甲力量不足,制定的計劃,就是從盧茨克發(fā)動一波,依靠地形作為另一半鐵鉗的攻勢。
計劃中,最初進攻利沃夫的,是德軍步兵,其攻擊的沖擊力無疑很難撼動蘇軍筑壘地域。
但是等到第一裝甲集群,從盧茨克方向完成一波漂亮的包抄迂回,將蘇軍大量部隊堵在科爾巴阡山脈和裝甲鐵壁之間后。
這些步兵就成了,碾碎蘇軍在西烏克蘭大量部隊的力量。
這一計劃從德軍的戰(zhàn)略角度解釋了,為什么利沃夫地區(qū)的蘇軍,在開戰(zhàn)第一周,幾乎所有邊境地區(qū)蘇軍都被迅速沖垮時,還在邊境堅持了很久。
而歷史中,這一計劃成功達成了烏曼合圍,德軍對于該戰(zhàn)役的戰(zhàn)果宣稱為俘虜了10。3w名蘇軍。)
而上述巨大改變發(fā)生時,不明真相的薯條君正在嚴厲警告伊萬,除非第6集團軍,在西南方面軍的命令下,發(fā)起了真正的反擊,否則不允許搞任何進攻行動。
至于為什么發(fā)現命令存在漏洞后,薯條君依然采取的是打補丁,而不是直接封死伊萬行動的可能性。
當然是因為,雖然沒多少戰(zhàn)略水平,但薯條君在東方大國耳濡目染的歷史教育下,同樣明白,給前線指揮官留活動余地的重要性。
畢竟薯條君的本意是避免薯條營,投入到風險過大還沒啥根本收益的冒險中,而不是讓這支強力部隊,在有條件爭取更大戰(zhàn)果時裹足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