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薯條君感覺周邊情況,比他記憶中的東大同期華北平原各方武裝勢力還要魚龍混雜的時候。
收拾起大包小包的第3集團軍指揮部,也迅速開始了轉(zhuǎn)移行動。
不過在“圖司機”一行人到達之后,原定向東撤向到第10集團軍北上部分將要重新展開位置的計劃被修改了。
當前還在格羅德諾北部的步兵第4軍余部,全部被命令向東北方向撤退,以進入格羅德諾北部成片的森林,最終目的地是位于格羅德諾東北30公里的帕雷卡村周邊。
而促成這一修正的,除了“圖司機”等人被迫采取一些激烈的降落方式的罪魁禍首——陰魂不散的德國空軍外。
還有再次發(fā)揮偵查機作用的“開拓視野號”,在來的路上已經(jīng)確認在格羅德諾南部被阻擊的德第9集團軍,已經(jīng)向可以封堵格羅德諾蘇軍東撤通道的基斯達利包抄了。
這讓在第13集團軍沒有像歷史中一樣向西增援的情況下,繼續(xù)選擇向東撤退方案的結(jié)局恐怕不是太好。
此外“無線電”為反玄學力量波動監(jiān)測儀添加的新模塊也顯示,有相當數(shù)量的步兵第29軍部隊在德第57裝甲軍已經(jīng)攻占梅爾基內(nèi),切斷其向維爾紐斯方向撤退路線時,選擇了從德魯斯基寧凱向東南撤退的路線。
如果能夠?qū)⑦@些部隊碎片收集起來,將為北線防御計劃反過來利用德軍已經(jīng)利用過的優(yōu)勢——一大片森林地形——把歷史中蘇軍被動利用德軍快速推進間隙跑路的情況,轉(zhuǎn)換為蘇軍主動利用這些間隙給德軍制造麻煩的戰(zhàn)略提供更多本錢。
只是這種行動的綜合難度,是比此前蘇軍部隊強行軍穿越比亞沃維耶扎原始森林邊緣還要困難的事情。
因為盡管立陶宛南部這片森林在邊緣位置的開發(fā)程度要高于比亞沃維耶扎原始森林。
但其面積卻是原始森林的數(shù)倍,再加上涅曼河流域在這附近高度發(fā)達的水系制造的大量湖泊沼澤。
讓這里變成了比阿登森林更加不利于大規(guī)模部隊通行的地方。
這也是蘇軍邊境防線會讓這里成為唯二“漏洞”之一的原因——另外一個是白俄羅斯與烏克蘭交界處的普里皮亞季沼澤。
無非是相比普里皮亞季沼澤的徹底無法通行,這里的地形對于一貫喜歡將小規(guī)模嘗試獲得的經(jīng)驗,無腦推廣到大范圍的德軍高層來說,仍然是可以接受的。
不過即使是下定決心要從這里突破,按照德軍作戰(zhàn)理論,應(yīng)該伴隨在第3裝甲集群側(cè)翼的第9集團軍發(fā)起的攻擊,還是因為這片森林的原因,變成了相對獨立的對格羅德諾西部的輔助攻勢。
理論上直接沖過這片森林直撲新格魯多克,便可以和南翼直撲巴拉諾維奇的德軍形成一個堅實口袋的第3裝甲集群,實際上也只有部分部隊通過了這片森林的北部邊緣地區(qū)。
并且這部分部隊也是在推進超過100公里之后,才在利達北部的瓦雷納找到一個足夠一個裝甲軍使用的切入白俄羅斯的通路。
這也是蘇軍戰(zhàn)前呆板的演習,能夠推出利達可能成為敵軍裝甲部隊進軍路線的本質(zhì)原因。
因為除了這里,另外一條可以從北部包抄西白俄羅斯的道路,便是第3裝甲集群主力實際上走的阿利圖斯-維爾紐斯-明斯克路線。
而后者超過330公里的直線距離,對于當時的蘇軍來說,是屬于想破腦袋也想不到的包抄路線。
更何況既是有人想到了,在蘇軍預(yù)計德軍至少需要一周來集結(jié)部隊的前提下,蘇軍高級指揮部也只會認為他們完全有足夠的時間調(diào)動部隊來堵住這些異想天開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