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直接讓德軍步兵不會了,為什么有人會在陣地后面,針對側(cè)翼方向,隱藏布置比陣地正面還強大的火力啊?
于是少量蘇軍步兵,輕易的給德軍,造成了大量傷亡,德軍右翼包抄部隊,被迫退出了樹林,重新審視,蘇軍陣地的布置情況。
…………
而在左翼,拉施上校投入了一個突擊炮連六輛突擊炮,與大半個主力營兵力。
準備在截斷蘇軍撤退道路的同時,對根據(jù)炮擊估算出的,蘇軍炮兵位置實現(xiàn)打擊,一舉完成進攻主要目標的德軍主力包抄部隊。
則更為倒霉的遇到了,剛剛建立了伏擊陣地的,蘇軍少尉帶領(lǐng)的“精銳”蘇軍,而這一次德軍與蘇軍的距離,不足以讓他們避開,大規(guī)模的火箭彈齊射了。
于是德軍隊列,結(jié)結(jié)實實吃了一波綠色大頭特效,雖然德軍可能,已經(jīng)習慣了這種攻擊的奇怪特效。
但是這次是切切實實的,火箭彈近距攻擊的,需要德軍部隊承受的,不僅僅是心理攻擊,還有實實在在的破片和金屬射流。
因此,盡管的少尉部隊,失去了無限彈藥供應,并且人數(shù)較少。
遇襲的德軍,也在第二時間,借助幫助少尉掩蔽的地形,實現(xiàn)了對己方的掩蔽。
但是數(shù)波,雖然不是很講究命中率的火箭彈覆蓋,依然給這支德軍部隊,造成了毀滅性的傷害,所有突擊炮全部趴窩,大部分步兵帶傷。
并且在與彈藥充足的,蘇軍少尉部隊對射時,再次處于下風,只能艱難的撤出交火區(qū),意圖重新組織。
………………
而在正面,幾乎要壓過蘇軍陣地的德軍部隊,也被蘇軍士兵,一波出乎意料的反沖擊。
在白刃戰(zhàn)中,阻斷了攻擊的鐵蹄,甚至兩輛突擊炮,因為想要直接通過碾壓,突破蘇軍陣線。
卻沖的太靠前,脫離了己方步兵掩護,導致被一直偽裝在路邊的,一動不動像石頭一樣的蘇軍,成功安置了粘性炸彈,擊毀了行走機構(gòu),最終被徹底爆破摧毀了。
………………
三面進攻均告失利,逼迫拉施上校,再次選擇親自披掛上陣,希望趕在蘇軍火炮,恢復支援之前,完成對于蘇軍正面陣地的突破。
然而炮兵上尉,也不是這幫蘇軍部隊中最好欺負的存在,蘇軍炮兵以超過拉施上校預計的速度,完成了對于陣地的調(diào)整。
新一輪威力強大的五發(fā)炮彈,直接落向了,再次進攻的德軍部隊中。
不僅僅又一次給正在使用裝甲車上機槍射擊的,拉施上校腦袋上制造了一個新的流血傷口。
還給跟隨拉施上校的裝甲車,發(fā)起沖鋒的步兵集群,造成了大量傷亡。
只是兩個炮連,此刻實際只有5門炮,完成了陣地轉(zhuǎn)換,開始射擊,產(chǎn)生的截斷彈幕,不足以讓,從今天早上到現(xiàn)在,連續(xù)被蘇軍“歪招”阻止行動的拉施上校,放棄進攻計劃。
甚至還在上校,最后的進攻命令上踢了一腳,讓上校直接放棄了“思考”,不再試圖用規(guī)整的戰(zhàn)術(shù),以較小代價,擊倒蘇軍小股部隊。
而是直接下令,德軍一整個加強營步兵,外加全部突擊炮,全面進攻。
德軍用絕對的兵力優(yōu)勢,輕松沖破了蘇軍炮兵稀疏的火力遮斷。
再次進入到了與蘇軍步兵的接近戰(zhàn)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