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民……好一個王佐民!俞良楨(俞記時)我倒真是小瞧了他的能量!”
挫敗感、被總裁借此平衡敲打的不甘,以及一絲對“小人物”竟能逆襲的慍怒,在他胸中翻涌。但他知道,這是總裁的最終裁決,是不容置疑,更不容挑戰(zhàn)。這口氣,只能硬生生的咽下。
而在第18軍軍部,彭軍長在接到最終消息后,仿佛瞬間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氣、神。
他頹然的坐倒在椅子上,目光看向辦公桌上那份他親自擬定、并反復修改,凝結了無數(shù)心血和野心的《第十八軍改編為攻擊軍之構想及未來作戰(zhàn)方向規(guī)劃》下一秒,他猛地抓起文件,雙臂用力,“嗤啦”一聲,將其狠狠撕成兩半,接著是更瘋狂的撕扯,直到那份曾寄托了他夢想的規(guī)劃書,化作一堆紛揚飄落的碎紙片。
他閉上眼,發(fā)出了一聲悠長而沉重的嘆息,那嘆息里,是對志在必得卻最終功虧一簣的失落,是對高層權術平衡前敗下陣來的無奈。
“時也…命也…”
他喃喃自語,原本躊躇滿志的雄心,此刻盡數(shù)化為泡影。整個“土木系”上下,都被一股失落之氣所籠罩,昔日談論攻擊軍時的那種志在必得,此刻都只剩下一片難堪的寂靜。
攻擊軍編制的塵埃落定,在重慶的官場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幾乎是在消息得到確認的同一時間,何映侵等人的賀電便如雪花片般飛向了王要武下榻的招待所,其措辭之熱烈、贊譽之高昂,與幾日前會談時的模棱兩可、置身事外判若兩人。
何映侵本人的賀電更是堪稱典范,他不僅盛贊了74軍“戰(zhàn)功彪炳,楷模全軍”,更稱此決定為“領袖英明,知人善任”,仿佛他一直是此事的堅定支持者。
而那些原本作壁上觀、甚至暗中傾向于“土木系”的各方大員,此刻也紛紛行動起來。電話、請柬、甚至不惜親自登門拜訪者絡繹不絕。
王要武下榻的招待所處,一時間竟有些車水馬龍的趨勢。他們的臉上堆滿了熱切的笑容,言辭之間充滿了對“抗日鐵軍”的敬佩與對王要武個人的推崇。
“佐民兄,實至名歸,實至名歸啊!”
“我早就說過,這攻擊軍非74軍莫屬,王軍長領導有方,將士用命,當真令人欽佩?。 ?/p>
“今晚百齡軒,請佐民兄務必賞光,一來為佐民兄慶功,二來商討后續(xù),還請佐民兄務必賞臉光臨啊。”
這些昨日還高深莫測的面孔,此刻卻變得無比生動、親切。他們的訊息最為靈通,嗅覺最為靈敏,他們知道此事背后所蘊含的深意。王要武及其第74軍在總裁心中的分量已發(fā)生質變,一個更受倚重、潛力無窮的新星正冉冉升起,必須立刻調整策略,抓緊投資這位炙手可熱的新貴。
這場沒有硝煙卻激烈異常的編制爭奪戰(zhàn),最終以“抗日鐵軍”的實至名歸而告終。它仿佛在向所有人昭示一個樸素的真理:
在這片崇尚實力與結果的土地上,關系與根基固然是強大的助力,但絕非是不可顛覆的壁壘。腳踏實地流下的血汗,用生命與忠誠淬煉出的赫赫戰(zhàn)功,在任何時代,都擁有最撼動人心的磅礴力量。
只要信念堅定,不懈拼搏,“有心人,天不負”!即便看似沒有顯赫的背景,亦能憑借自身的卓絕努力與蓋世才華,在歷史的洪流中,披荊斬棘,贏得屬于自己乃至整個集體的無上榮光。
王要武送走了最后一波道賀的客人,獨自立于窗前,遠眺著沐浴在燦爛陽光下的山城。他此刻心中反而沒有太多的得意,而是充滿了沉甸甸的責任感。
他知道,攻擊軍的榮耀,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未來,他將帶領這支承載了無數(shù)期望與矚目的雄師勁旅,奔赴更加慘烈、也更加輝煌的戰(zhàn)場,用更多的勝利,來印證今日總裁的選擇,回報這份來之不易的信任,將這“鐵軍”之名,鑄就在華夏民族抵御外侮的青史豐碑之上!
而很快,老王同志就將迎來表現(xiàn)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