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局里人頭攢動,擠滿了來寄信匯款的人。
姜虞小心地護著畫稿,在長長的隊伍末尾站定。
前方站著一位拄拐杖的白發(fā)老爺爺,他顫巍巍的手里捏著一張皺巴巴的匯款單,正吃力地湊近柜臺玻璃:“同志,能不能大點聲?我耳背聽不見?!?/p>
柜臺后的年輕工作人員皺著眉頭,不耐煩地重復:“我說!收款人地址寫錯了!要重填!“
老爺爺茫然地眨著渾濁的眼睛,他下意識去口袋里摸老花鏡,可摸了半天也沒找著,只好又湊近窗口:“同志,我沒帶眼鏡,我講給你,你幫我填好不好?“
柜臺里的女營業(yè)員皺著眉頭,語氣生硬:“這不行,不符合規(guī)定。你找你家里人來寄吧。“
老爺爺急了:“閨女啊,我坐了整整兩小時拖拉機才從紅旗公社趕過來,就為了給我上學的孫子寄點生活費,你行行好,幫幫我。“
女營業(yè)員聞言不僅沒有同情,反而更加不耐煩:“規(guī)定就是規(guī)定!你這老頭怎么這么煩人?不會寫字就別來寄錢!后面那么多人等著呢!“
后面排隊的人群也開始騷動:
“這么大年紀,能不能別出來添亂啊?“一個夾著公文包的中年男人不耐煩地看表。
“就是,我們趕時間呢!“
老爺爺眼眶發(fā)紅,顫巍巍地拄著拐杖,低頭往隊伍外挪:“對不住,對不住各位?!?/p>
姜虞實在看不下去了,及時叫住他:“爺爺,我?guī)湍?,您告訴我地址就行?!?/p>
轉(zhuǎn)身對柜臺里的女營業(yè)員說道:“同志,麻煩給張新的匯款單,再借支鋼筆用用。“
女營業(yè)員撇撇嘴,不情不愿地推出來一張單子和一支筆。
姜虞輕聲問道:“爺爺,您孫子叫什么名字?在哪個學校?“
“我孫子叫李建軍,“老人從懷里掏出一個破舊的小本子,“地址在這?!?/p>
姜虞仔細對照著本子上的地址,一筆一劃地填寫匯款單。
她特意把字寫得又大又工整,方便老人核對。
“爺爺您看,這樣寫對嗎?“她將填好的單子遞給老人。
老爺爺瞇著眼睛看了半天,連連點頭:“對對,姑娘寫得真好。“
姜虞幫老人辦理完匯款,又細心地幫他把回執(zhí)單折好,放進內(nèi)兜:“爺爺,回執(zhí)單收好了,以后要查賬就靠這個?!?/p>
老爺爺感動壞了:“好閨女,真是謝謝你了,我兒子在部隊犧牲得早,就剩這么個孫子?!?/p>
姜虞心里一酸,又安慰了幾句老爺爺,等他走后,自己才上前將畫稿遞進窗口:“同志,我要寄掛號信,投稿給《連環(huán)畫報》?!?/p>
女營業(yè)員隨手接過畫稿就要往信封里塞,動作粗魯,差點把畫稿邊角折了。
姜虞皺了皺眉:“麻煩輕一點,這是原稿,不能折的?!?/p>
女營業(yè)員翻了個白眼:“寄信就寄信,哪那么多講究?“
這個年代的郵局職工都是鐵飯碗,一個個脾氣都大得很,根本不把普通老百姓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