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騎回稟:“對方自稱是城內(nèi)寶禪寺的僧人,為首者說寺中住持乃得道高僧,久聞殿下賢名,特請殿下移步寺中一敘?!?/p>
李徹抬頭順著哨騎所指方向望去,果然見不遠處依山傍水處,有一座規(guī)模不小的寺院。
紅墻金瓦,林木掩映,暮色中鐘聲悠揚,頗有幾分寶相莊嚴的氣象。
李霖在一旁疑惑地看向李徹:“老六,你何時與這些和尚們打過交道?”
李徹緩緩搖頭。
他自己是個穿越者,對神佛之事向來敬而遠之。
即便在原身的記憶里,也并無任何禮佛誦經(jīng)的偏好。
倒是已故的慶帝,似乎對佛教頗為尊崇關照,印象頗佳。
這時,楊璇打馬過來,謹慎地開口道:“殿下,城內(nèi)初定,局勢未明?!?/p>
“末將以為,還是莫要節(jié)外生枝,我等應在府衙妥善休整,明日盡早登船離去方為上策。”
其余將領也紛紛附和。
李徹沉吟片刻,卻緩緩搖了搖頭:“無妨,既然對方以禮相請,又是之出家人,本王就去看看這位高僧究竟有何指教。”
“或許,能有些意外的收獲也未可知?!?/p>
他心中自有考量,在此地遇上僧人,未必是偶然。
佛教在中原經(jīng)久不衰,自然是有用處的。
李徹的思維越來越偏向統(tǒng)治者,即便對佛教印象平平,該利用還是要利用。
于是,一行人稍稍轉(zhuǎn)變方向,朝著那座寶禪寺行去。
到得近前,更覺此寺氣象不凡。
山門高大,殿宇重重,香火看來極其鼎盛。
即便是城中大亂之時,寺內(nèi)依舊可見僧人穿梭,怕是不下百數(shù)。
大殿內(nèi)供奉的佛像更是寶相莊嚴,金身璀璨,熠熠生輝。
連李霖都忍不住低聲贊嘆:“好生興旺的香火,看來此地的住持,或許真是位有德行的高僧大德?!?/p>
李徹卻是笑而不語。
佛法修為的高低,何時與寺廟的規(guī)模、佛像的金碧輝煌劃上等號了?
他對此并無太大偏見,深知哪個群體都有好人,也有壞人。
佛教中肯定有清修向善之人,也難免有借佛斂財、六根不凈之輩。
步入寶殿,只見一名身披錦繡袈裟、面容清癯的老僧正端坐在蒲團之上,閉目誦經(jīng)。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頭頂,赫然燙著十二個整齊的戒疤。